別讓心理現象拖垮科學知識

邱耀初/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林舒予/美國奧瑞岡大學心理系博士候選人


 中研院生醫所楊康寧先生日昨於「自由廣場」為「今日科學」專欄寫開 場白,該專欄企圖結合一群科研工作者以「帶動和建立一個對科學有基本 認識的大眾文化」。該文中對台灣當今充斥醫、卜、星、相、治百病神丹 等幾近迷信的亂象有所批判,更進一步批評:社會上甚且存在著「政治精 英也公然宣揚崇信陰陽五行、紫微斗數;而豪商巨賈更以風水星宿、祖墳 方位為個人生活之座右銘」等落後的後現代社會。

 我們對該專欄的企圖深為讚許,但若認為來自於生物、農、醫或物理、 化學等科學知識有助於破除這種被斥之為「迷信」現象,可能是太樂觀了 。楊先生基本上可能相信科學知識的傳播有助於降低這種迷信,但從心理 學對人的研究上來看,人所獲得的知識不必能指導人類行為。學過機率的 人在賭場的表現,情緒因素比理性的機率知識可能更影響他的決策行為。

 「迷信」是一種心理現象,上述範疇的科學知識僅能提供人類對自然界 的認識,卻不足以壓制人對神秘感覺渴望與好奇的需求,尤其這種渴望成 為信仰時就是價值問題或意識形態,是一種情緒現象而非理性的知識。近 年來,我們在一些被稱為詐財騙色等宗教事件中,常發現一些高學歷的人 ,甚至是學自然科學的人介入。如果單以迷信認定他們是受騙者,我想這 不足以說服他們的。

 這種高學歷的人信仰迷信並非台灣的專利品,在Atkinson等人所著心理 學中提到,美國受大學教育的人相信超感覺等奇異現象(包含心靈感應、 預知未來、透視能力)高達三分之二,未受大學教育的成年人也有半數相 信。更值得注意的是,Wagner&Monnet在一九七九年一項對一千多位的大 學教授調查發現,認為超感覺現象是一個已被確定的現象,高學歷者一樣 難以免俗避開這種致命的吸引。這些現象背後凸顯一種基本的問題:科學 的訓練在此領域為何無法扮演煞車的解惑角色﹖這是任何一位有心經由傳 播科學知識,尋求降低迷信的科普工作者所必須深思的。否則傳播的結果 僅能累積一些新知,郤無法改變「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事實。使 得今日的科學成為明日的感慨,那就遺憾了。

 科學知識是否能指導理性行為,關於此我們的看法是:對有些人而言, 他們所謂的「相信」不必然要完全倚賴「事實」來支持,「相信」在某些 層面是夾雜著一些個人情緒的判斷,它可以經由情緒與價值觀來支持。而 科學決定是否「相信」卻是相當明確的,僅能由事實的驗證來確定現象的 存在。一旦靈異現象的問題脫離存在與否的檢驗,轉為信不信由你的信仰 行為時,這是最難纏也是科學教育最需努力的範疇。

 一些受過完整科學背景訓練的人,一旦他將靈異與科學分離,檢驗將喪 失著力的空間。如此,科學的將歸科學,靈異的則歸靈異。此時即使面對 再多的批評,他們只要自比為受迫害的異教徒就足以繼續為此理想奮鬥下 去,這是迷信還是執著就留待個人自由心證。這種寄情宇宙神秘壯烈的情 懷,絕非所謂神奇的科學新知所能抵擋的,這是高學歷者或科學知識在現 實生活中之所以「脫軌」的一個可能心理現象。我們盼望「今日科學」在 未來作為啟蒙教育時可適度參酌這種心理機制,協助人們將對情緒的信仰 轉化為對理性的服膺。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