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1989.12.15
【記者呂秉原/台北報導】氣功健身之說流行已久,氣功高手在意識放
空之際不自主的「自發動」動作,則被賦予一種相當神祕的面貌。學者從
生理學的角度剖析發現.狹義的氣應該就是肌肉收縮以及它發生背景和衍
生物的綜合體,「自發動」還有凸顯體內病變和緩解不適的功效。對打坐
和學習氣功者「自發動」深入探究的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教授阮約翰指出
,有人練氣功練出「自發動」,也就是意識放空、身體放鬆下自然產生的
動作反應,卻以為這是「走火入魔,」,甚至因而放棄練功。但就生理學
觀點來看,自發動屬於人體的「不隨意動作」,依動作源自刺憿的邏輯來
推理,日常殘留或累積下來的骨骼肌肉傷害,最可能是導致自發動的刺激
所在。
阮約翰以一名國中女性理化教師為例,她的自發動動作是頭部持續往後
仰,這便與長時間低頭工作,頸部伸肌長時間受重力拉扯受傷有關,故意
識放空下,伸肌恢復彈性狀熊使頭部後仰。
阮約翰也認為,氣血使人體產生作用力,以盤坐時脊惟受力最大為例,
若無氣血作用,盤坐對人體傷害必然很大,打坐便不可能成為熱門的健身
修性之道。因此,阮約翰表示,狹義的「氣」應該是肌肉收縮,以及引起
收縮的背景因素加上其衍生物的綜合體;肌肉收縮會壓迫血管,產生壓力
之後乂促進血液循環,而血液循環良好又能再促進肌肉收縮,獲致健身養
生的功效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