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面對人生的順逆境,究竟該順勢而行,或逆勢而為,有沒有什麼準則?
天地不仁
鍾老師:逆境和順境都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就像常和無常一樣,是一種大自然的運作規則。何時逆?何時順?誰都料不準,只有平常心以對。逆境來時,若能體會「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道理,勇敢面對,就不會太難過。順境來時,若能了解「水之就下,故無往而不利」,虛心以對,就不會得意忘形。
順逆同心
人生處境有順境和逆境,順境未必絕對有利,逆境未必就一定不好,同樣的,面對人生的方法有順勢和逆勢,順和逆各有好處,順勢而行不一定都是對的,逆勢而為也不一定就都不對。有些人處處順著周圍人的期待來做,結果卻很失敗,譬如父母要他結婚,他就結,也不管對象合不合適,婚後發現問題一堆。有些人做事情並不符合社會期望而做,卻做得很成功,好比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美國文豪馬克吐溫、發明家愛迪生、默劇泰斗卓別林、拿破崙大帝、諾貝爾、萊特兄弟等等都不是當時主流社會所推崇的人物,而都未有顯赫學歷,最好的不過唸到中學而已,可是他們就是能夠掌握時勢,順其流而走,逆其流而運,結果都造就驚天動地的功業!
和而不同
很多人以為,逆就是要去衝撞,要去硬碰硬,事實上逆的意思是用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思考方式,轉個彎去處理問題。所謂順逆,其實是面對自己,接受自己,提昇自己,走出自己,最後活出自己的一種陰陽相和、負陰抱陽、動而不息、和而不同的生生而非害生的模式。
有道則生
何時順勢而行?何時逆勢而為?這牽涉到該人事物是屬於天地人倫的,還是屬於一般日常生活中的事。若是屬天地人倫的事情,就可以套用孔子所說的:「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若是屬於日常生活所面對的人事物,就要看你當時的措施做得對或不對,是害生、滯生或相生?
集義與道
順勢、逆勢如何抉擇,必須有足夠的能力,否則,該順的,你選擇逆,該逆的,你選擇順。就像甲午戰爭,日軍攻平壤實無必勝把握,尤其初攻之時,雙方人員死傷數相同,日軍屢攻不下,還曾同意休戰,唯主帥馬志超先棄兵而逃,未戰先降,枉費英勇戰死的左寶貴,能擊退日軍的馬玉昆和大敗日軍的聶士成,其間順逆全憑一念之差,一鼓作氣則生,多所猶豫不決則死。
浩然正氣
李鴻章在慈禧的壓制下,早已失去當年面對太平軍時的膽識和氣魄,一心想求全與以洋制洋的晚年暮氣心態,雖說慈禧和保守勢力要負起相當責任,李鴻章晚節不保確實要負更多責任。北洋艦隊不是不能打,而是李鴻章要保存實力,瞻前顧後,卻忘了海軍能幫陸軍,陸軍也能保海軍,只能守的海軍是不可能贏的!丁汝昌自請決戰卻不許,最後迫得丁汝昌自殺身亡。致遠艦長鄧世昌,超勇艦黃建勛,均與艦俱亡,表明了當時許多武將是不怕死的。但起戰之時不以最優的先發球員出戰,氣勢一衰便一敗塗地,正如林則徐以兩廣總督能退英法聯軍,劉永福、馮子材於越南大敗法軍一樣,順逆之境往往一念之間。
源頭活水
人生處境,不管順也好,逆也好,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努力做到力爭上游,像水的源頭一樣,源源不斷,不斷的精進,不斷的下功夫,一步一腳印。活水的源頭一旦發動,它的力量是綿綿不絕的,不斷的產生,細水長流,涓滴穿石,這就是面對狀況的一種生命動員的能力。透過氣功修練,培養源頭活水的能力,順境也好,逆境也好,我們都能掌握狀況,運用各種方法,選擇一種對自己有利又能平持平衡人生的方式來運作。
不前不後
當我們能夠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時,無論千頭萬緒或萬水千山,處處都走得通,那裡都可以去。所謂各種不同的方法,不是相對、絕對的方法,而是多向多元的方法。一般人想到的方法,不是前,就是後。怎麼會只有前後呢?方位明明有三百六十度,可以運用的法門有八萬四千多種,多得離譜,怎麼會沒有方法?!
文起八代
百年甲午不只是國恥,卻是人人生命中應予以作人生振衰分水嶺的最好參頭話!如韓愈說:「文起八代之衰」,調整生命情調不妨以永續經營來策劃!有生生而非害生之念才能自救和救人,才能解周遭之倒懸,但是不能錯解生生之意,因為生生指的是順亦正,逆亦正,奇正雙生,何事不可為?
典中無難
不要害怕面對困難,人生有困難是必然的。什麼叫困難?當你覺得不能應付就叫困難,那是因為你找不到方法,你以為它是困難,它就是,若你有方法,不當它是困難,它就不是。如果你能從全方位、全角度、不同層次去看事情,所看到的生命面向就廣大得多了,就不會把自己鎖死,就可以活得很快樂。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把自己放在既不順,也不逆的地方,沒有出路,好難過。
咎由自取
李鴻章在甲午戰爭時就是把自己置於不能前也無法退,滿心鬱悶又不能不忍,明明功高震主又不敢推翻清皇朝。在多重矛盾之下,本來有的智慧和氣魄卻是慢慢消逝殆盡!能勝卻敗,其實唯心一念!我們的生命態度如果跟水一樣,無隙入無間,無處不通,就會無往而不利。如果整天想著非如何不可,以為壓力太大無法處理,或者總是嫌人不對己好,卻又從來不曾主動對人好過,不喜歡別人的伶牙俐齒,自己卻常常樂此不疲,以之攻人,那就在人生的互動上寸步難行!(200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