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媽媽們在辛苦了大半輩子之後,終於「走出家庭,為自己而活」,學習各種才藝充實自己,老師對此現象有何看法?

鍾老師:雖說活到老,學到老,但事實上許多學習是年輕的時候就該學的,只不過有些人因為家庭、工作種種原因,早年沒機會學,等到比較晚年,經濟、時間、家庭等各方面皆許可之後,才開始各種學習,讓生命重新來過。問題是,這樣的學習其目標和意義究竟在那裡?能不能真的「活出自己」、「為自己而活」?或只是「自欺欺人」的以為自己真的學了很多,也讓別人羨慕不已,實際上對生命仍是茫茫然的不知所措?

 學不同的才藝,去不同的地方,只是接觸許多不同的東西而已,不代表你的生命就會變得更充實。接觸的愈多,愈迷惘,有人學了一種,又換一種,始終找不到讓他滿意的東西。許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個性、性向、優點、缺點,也就很難有清楚的學習方向,如此,即便學了一堆東西,似乎聽懂,但又卻無法或無能落實在生活禮節、進退應對和做人道理上,往往也是白學。就像我常講的,有些人練功白練,上課白上,道理是一樣的,這和方向、態度有關。如果對自己的方向清楚,學習態度又正確的話,就不會做地毯式的學習,而能集中投入的去學,這樣的學習才會有效,也會覺得充實滿足。

樸學篤行

 生命內在的充實不是靠才藝,棋琴書畫樣樣都會的人還是一樣會找不到生命的重心。找不到生命重心的人,再努力的學習,也是徒勞無功。古人講「修身」,就是教你如何找重心,其方法是從「知、慮、定、靜、止」開始,一層層走進去,不是求才藝,而是求對生命的體會,讓身心靈接觸到智慧,做到凝心靜慮,一心不亂,能完全的虛極靜止,如如不動。有了這個基本的生命力場和生命模式,就可以在任何的層次上運轉,去學習任何你想學的東西,一來學得容易,二來也比較容易有所成。

 現代人的學習正好相反,沒有培養自己的基本學習能力之前,就先去找事情來學。現代教育給的不是基本能力,只是一些基本素材而已,這些素材無法讓我們的能力提昇多少。人的真正基本能力是透過「知、慮、定、靜、止」那樣的修身作用而產生出來的,也就是必須對心性、心氣,對內在的生命現象有基本的體會,能夠存心、養性,而至知天才能開發自己的心胸氣度,達到孟子所講「浩然正氣」那樣的生命境界,人的基本學習能力自然會產生出來。

氣正心正

 「浩然正氣」帶有極大的力場作用,會給我們無限廣擴的生命體會,有了那樣的力場之後,對任何層次的東西,你都很容易去掌握。以現代話語來說,就是把身體的能量、氣能先充滿,你就像一個充滿電的超人,可以大量的吸取各種不同的資訊,再把資訊轉化為智慧,建立起自己對生命的認同,建構自己心靈世界的基本力場,而且懂得走進境界,懂得創造生命,創造境界,創造時空。

 琴棋書畫是否真能提昇人的氣質?多少有一些,可是如果你不懂它裡面的道理,充其量只是個畫匠或琴匠,跟工匠是差不多的,做木工的和你這彈琴或畫畫的人其實差別不大。有分別是在於這個畫畫的不只是在畫畫,而是在畫一個生命境界,這個琴師不是在彈給人家聽,而是彈出一個心靈宇宙,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工匠有鬼斧神工,像魯班師傅一樣打造一個花園世界,也可說是超出三界外了。

心困龍潭

 一般家庭婦女被「困」在家裡,沒機會出去學什麼,她的方圓所及就是眼前的世界,把家當堡壘,我們說這是一種「小乘」的法門,獨居一地,小隱隱於「家」,不見得是個很好的方法,但也是個方法,人生就這要過去,可是成就並不大。至於往外學習的那些人,或可說是近乎「大乘」,學了一大堆不同的東西,表面上看來比「小乘」在家裡修法要高些,可是學的東西若只是技術,好比電腦、社交禮儀、社交舞、服裝搭配、化妝、琴棋書畫、心靈課程等等,那也沒高到那裡去。雖學得比別人多,可是學的東西沒有一樣是有意義的,只是附庸風雅而已,還給流行家帶著走,不曉得自己在那裡。除非你有更高的智慧,讓自己回到古人所講的生命境界裡去尋找,才有辦法找出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真正世界。(2003.11.25)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