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老師談談對「英雄」這部電影的看法。

鍾老師:看「英雄」這部電影的重點不在網路上所講統啊獨啊的,也不是許多人所說的大爛片,更不會是讓你心存景仰張藝謀而叫你失望的片子。因為沒有幾部電影有像「英雄」這樣直指人心的啟示。

 「臥虎藏龍」裡李慕白、玉嬌龍、俞秀蓮各證各的道,每個人的道都各行其事,各有一套,都不一樣,都很辛苦。「英雄」裡面就不是這樣,它直接見性,從生死、天下這個浮面切入人的真我裡面,該殺的,不是秦始皇,而是每人的自我,把自己這個「我執」給殺掉。「臥虎藏龍」裡面講的殺都是殺別人,即使玉嬌龍最後跳下懸崖,也不是要自殺,而是要跟李慕白合道去。而「英雄」中無名是要殺掉的是自己,他最大的業障是自己,不是秦始皇。無名進到生命真相裡看到齊一的道,沒有分別,直證生命。而生命第一要素就是放下,不是殺人,是救生,不是害生。

 從技術水平來講,這部電影有滿多缺點的,它的資本額比「臥虎藏龍」多很多,可是打鬥場面精彩的只有兩幕而已,一是一開場無名與長空對決的那一幕,另一是在胡楊林飛雪和如月廝殺的那一幕,這兩幕是最成功的,而在九寨溝的那一幕勉強還可以,其他都不太行,有點可惜。有精彩的場面出現,又有不怎麼樣的地方,就會讓人有點失望。當然,看了精彩的那幾場,也值回票價了,至少張藝謀把秦軍鐵騎,猶如兵馬塚中的雄視天下的威武給拍活了。

生命回流

 「英雄」最大的突破是採用意識流的拍法,一般武俠片都是平鋪直述的,像講故事一樣,從頭講到尾,意識流的拍法通常只出現在藝術電影裡,武俠片從來沒出現過,即使胡金銓的電影用神話的方式展現,有夢境的狀態出現時,裡面的倒敘也不多,而英雄幾乎全是倒敘,算是一大突破。

 意識流拍法最大的特色是,把人的情境帶到不同的意識迴流空間裡,無名與秦王有三四次的時空交流,兩個人的心裡不斷較勁。在較勁的過程中,幾位主角在裡面展現他們的功夫,但究竟誰是英雄?在秦始皇的眼裡,套句曹操的話來講,「數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而已」,意指無名和他自己。當然,殘劍和飛雪也該算是英雄,可是他們走了,走了就不是真英雄,敢在十步之內跟我對談的,敢面對情境的人,一如荊軻帶秦舞陽刺秦王,平日威風於市井的秦舞陽根本擔不了大任,只有荊軻是如實的大英雄,面對秦王,是秦王怕他而不是他怕秦王,雖刺秦王不死,卻成就了荊軻的英雄身段,也才是英雄。雖然飛雪和殘劍殺進紫禁城,大敗三軍,那麼厲害,最後放了秦始皇,可是對秦始皇來講,他覺得他們兩個還不夠稱之為英雄,真正的英雄是無名,因為他一個人可以把其他三位高手都收服了,不管真的也好,假的也罷,至少無名是唯一面對秦王的人。

敵我齊一

 電影裡講,秦始皇最能控制整個侷面,他擁有最多的資源,他的生命層次最廣、最大、最深,無名他們擁有的生命層次沒有秦始皇那麼大、那麼深,所以當殘劍和飛雪殺進宮看到秦始皇時,就像汪精衛去刺殺慈禧太后,沒成,反被慈禧太后說:「他就是寫那篇罵我的人,寫得真好」。

 殘劍和飛雪本來是要殺秦始皇的,可是殺不下去,因為他們知道殺了秦始皇之後還是有很多問題不能解決。趙國的問題可能暫時解決,可是秦始皇死了,還會有另外一個秦始皇,秦國的武力不會因此而瓦解。殘劍體會到以殺不能制殺,殺了秦始皇,秦國一定會報仇,死得人會更多。秦將白起坑趙降卒四十萬於長平的悲劇可能會變本加厲,報仇的殺法是屠城,燒殺擄掠,打敗了以後可能死無葬身之地。當衡量這些大局,殘劍和飛雪覺得雖然可以殺秦王,但為了天下,他們不能殺,最後殘劍和飛雪就退出了。

 對秦始皇來說,他知道殘劍和飛雪的想法,但不是很深,等到無名去面對他時,他就明白了。他想起三年前曾經有人闖進宮內要殺他,所以才會有任何人都不得接近他百步的規定。結果,無名卻能走到十步之內,而無名的功夫已達「十步必殺」之境,秦王豈有不知無名要殺他就在剎那間。可是,當無名面對秦王時,他發現這個秦王是不可殺的。

殺生害生

 秦王把劍丟給無名,看無名殺或不殺,就像鹿橋在《人子》裡寫的,小王子面對兩個法師,一善一惡,如何分辨?究竟殺或不殺,不殺,自己沒命,錯殺了,可能遭致更大的問題。殺或不殺是別善惡的問題,那要看是否有分別智。無名後來揮舞著劍,進入了某種情境,在裡頭產生極大的圓融平衡,隨即萬念放下,那一剎那間,他悟到了劍道的最高境界「無敵無我,無殺無生」,劍式的最高境界是不殺,一如秦王悟到殘?書法中劍式的最高境界是不殺,最後,就把劍給丟了,把執著放下了。

 從寓言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拍得很好,它把人的生命問題架構到最高的極限,探討人的價值觀究竟在那裡。練氣是養生和攝生的問題,練武是面對生死的問題,武俠講的就是生死,佛法也是講生死,此刻悟就「方生」,這時執著就「方死」,生死只在剎那間。這部電影不斷點出生死、生滅的現象,生滅現象是自然的,就像許多人常講,他們的親人、朋友對他們如何的抱怨和傷害,彼此產生衡突等等,其實這都是很自然的,一點都不需要感到訝異,一旦明乎這個道理,就不會讓自己掉進無明的深淵!

 生命本來就充滿衝突,就跟秦始皇去統一六國一樣,他不能不去統一六國,因為你不去統一六國,六國會來打你。而當時的狀況是,六國用蘇秦的合縱政策,秦國用張儀的連橫政策,原本六國的力量就比秦國要強很多,當時隨便兩個大諸候國聯合起來的武力都要比秦國大很多,只不過秦國的兵訓練精良,武器又不錯,才能夠與其他國抗衡那麼久。

言出必行

 這部電影所講的有很多是我們所忽略的,秦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們的法制很強,電影一開始秦王就講,區區的亭長能立起大功,一定要重賞。雖然無名不求賞,但秦王說,秦國法令,有功必有賞,不能不賞。這一段講的就是法制,就是規矩。這個法制和規矩衍生到我們的生活裡,就像有很多事情我們必須去做,不管別人要不要我們做,我們都得做,可是一般人沒有這種想法。秦始皇治國是靠法紀,所以言出必行,言出必行才會有他的威儀和氣度。電影最後秦始皇本想放無名走,一直講不出口要殺,但所有人都要大王殺,逼到最後,秦始皇只好殺無名,因為他們執行的是法治,不能不殺。無名知道他一定會被殺,要不就逃,功夫那麼高,當然可以逃,但他不逃,為何不逃?因為他必須去面對。生命是你無可逃避的東西,你必須去面對,不去面對,如何化解問題?!

 無名面對秦王,他不殺秦王,就會被殺,他還是沒殺。以無名擔負國仇家恨那麼多事情,到了最後還能放下屠刀,這種魄力,這種膽識有多大!他寧願捨身,也不殺生、害生。反觀我們的日常生活,每天有多少人有殺人的念頭,這個殺不是指真的殺,而是心生五蘊五毒的殺,幻化心魔的毒,政治人物整天用嘴巴殺來殺去的屠刀實在太多了!

傳法救迷

 許多人都以為這部電影所要談的是「天下觀」,事實上那只是一個外相的講法,它真正要講的其實是「不害生」。張藝謀的這部英雄,沒有像臥虎藏龍那樣有王度盧的劇本,完全是他個人的體會,他看到沒有比救生、不殺生更重要的事。無名在電影裡的展現是最高的自我完成,十年練劍不用自己的名字,這有多高的境界。一般人的奮鬥多半是為了衣錦還鄉,主要是做給人家看。無名不是,無名為了救趙國,而不是為自己,可是等到他面對秦王,他看到更大的局面,有了更大的我。因為他「無名」,所以能看到秦王的「大」,而殘劍、飛雪還是有名,境界氣度雖已夠高,比起無名還是略遜一籌,因為無名敢於面對秦王,更重要的是面對自己,而殘劍、飛雪也只能避開問題,存而不論而已。

 「英雄」裡很多狀況的展現,是為了另外一個更高境界的呈現,而不是我們看到表面的生殺拼鬥問題,生殺拼鬥只是個串場而已,重要的是,面對事情,究竟要,還是不要,是抓住,還是打開,是放下,還是取得,這才是問題。「英雄」講的是有修之人,有道之士,這些俠士不是普通人,而是大聖,大聖希音,大成若愚,他不是講表面的,「秋菊打官司」很容易表達,秋菊抓著正義、公理,鍥而不捨就得到了,修道之人是「為道日損」,何人有損之又損的本領、氣度和心態?世人絕大多數都沒有,都是爭之又爭、搶之又搶、拿之又拿、戰之又戰、要之又要。殘劍是第一個不要的,但他的缺點是,沒有去面對。殘劍為何叫做殘劍?因為未盡全功,他雖不殺秦王,可是沒有去面對,沒有面對的意思是,沒有真的放下,他逃開了,逃開有什麼用?!逃開當然可以避掉直接衝突,但不能解決問題。無名因為「無名」,才能打破殘劍不能畢竟全功的地方,才能面對秦王,因為能夠面對,所以了解自己的殺生之念,放下自己的屠刀,殺了我執,成就了秦王,同時而完成了自己。

算人算己

 這部電影裡面雖然有滿多技術上的小瑕疵,可是算是個大師級的電影。因為有這些小瑕疵,所以以一般人有「挑毛病」的習慣,不容易看到裡面精彩的部分。看電影,要懂得怎麼去看,不是要去挑它的毛病,要挑毛病太容易了,怎麼看它的好,這才難!張藝謀不是普通人,若是普通人,我們很可能挑出一大堆毛病,而說不出有任何好處,但張藝謀的電影,從以前到現在,沒有一部讓人說不出好處的。

 「英雄」是一部與眾不同的破突性電影,它沒有用一般劇本改寫,也因此容易漏掉一些東西,但不會因為因為漏掉了一些東西而失掉重要的部分。如何看到它的好,才是重點。就像去旅行,如何看到旅行中呈現的好,而不是專挑旅程中種種人、事、物的壞。我們的執著很多、很深,該看到的東西只有一小角卻看不見,不該看到的東西倒是看了一大堆,那就很難學習和提昇生命。古人講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是如果沒有深邃的智慧、慧根和悟性,讀書可能是讀而不知,旅行可能一如匆匆過客無以為識,只是到此一遊而已。所以旅行原本應該是最容易讓人學習的,但對多數人來講卻是很難。懂的人不用旅行,在日常生活也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機會,但因為我們習以為常,總是看到人家的不好,看不出人家好在那裡,也就學不到東西,學不到東西,如何成長,如何面對問題?!更談不上做個面對自己的「英雄」了!(2003.02.19)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