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傳》裡白眉說除魔必須靠三元力量的整合,他為何不強調「放下」?

鍾老師:白眉所說的三元力量是指精神力量、宇宙力量和重生力量,也就是天地人的力量。如果能將天心、地心、人心整合在一起,所有問題就都可以解決了。就像杜甫的詩「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麼大的境界,走進去一看,整個心就自由了,自我就不見了。因為莊周合蝶,無我無他,心境一如如,這是最高的齊物境界,做到的話自然無往而不利。這是道家和儒家的說法。佛家的說法則是強調放下,若能放下自我,放下五蘊五毒,我們的心就跟佛心一樣大,什麼問題也都沒有了。但,怎麼放下?對一般人來說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佛家、儒家和道家三家的修練法門各不相同,道家和儒家比較近人情,佛家比較不近人情。當然,佛家的修練法門也是一種方法,但透過這種方法修練必須先做到「非人也」。這對一般人來說,太難了!沒有任何修為就想放下,怎麼放得下?!既然佛家的方法做不到,有些人就會用佛教的方法,譬如拜佛、數息、唸誦之類的儀軌,這固然也是一種方法,但層次較低,成就有限,只是惡少做一點,不做大惡。不只佛教,其他宗教也是一樣,像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也都是讓人保持在一個小惡的範圍裡。

讀書行路

 研究佛經、研究經典的人很多,現在流行讀經,兒童讀經班、成人讀經班到處林立,可是讀得進去的如鳳毛麟角,讀不進去的如恆河砂數,因為這些法門不是「讀」出來的,而是「修」出來的。修練本身是很複雜的,佛經將修練過程以八萬四千法門描述出來,寫的人盡量寫清楚,看的人是越看越不清楚。八萬四千法門若是用「讀」經的方法走進去,就必須先「開智慧」,可是智慧之難開,因為我們的執著太多、業力太深,智慧就不容易打開。智慧打不開,儘管讀遍所有經典,有各種感覺、覺受,或是神通力展現,也還是進不去。雖然佛經裡也提到有些人是有神通力的,像佛陀的大弟子目健連,可是在佛陀看來,有神通並不怎麼樣,反倒影響智慧,會讓法眼、心眼打不看。目健連有很強的神通力,可是他也只是在孝道和德目上有所建立,對道無所彰顯。對道有所彰顯的是捻花微笑的摩訶迦葉,摩訶迦葉一點神通力都沒有,可是他的體會卻是最深的。所謂教外別傳,捻花微笑,摩訶迦葉,禪宗成就。

 經典是用文字敘述的,六祖慧能的「壇經」提到文字無用、讀書無用、說理無用、修福德無用、讀佛法無用、靜坐無用,幾乎都無用,只有修功德、修智慧、體察自性、體察佛性有用。這些有用都不是讀出來的,而是直接走進去的。像《蜀山傳》裡的玄天宗走進三元宮,整個人被毀掉,之後「我」不見了,因而可以重生。一般人如果不是用這種超級的能量將「我」毀滅的話,唯一的辦法就是靠修練了。一步一腳印的修,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技術性、知識性的東西很容易學,很快就可以累積一些成就,但修道必須一損,再損,要將意識心、我心、五蘊五毒一點一滴的修掉,連捨不得也要損掉,這就很難了。因此,透過修練方式有可能達到經典所描述的境界,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小橋流水

 有些人在聽經說法的時候聽到其中的某一段或某一句,整個人就覺得好像進到佛經所描述的境界裡,以為自己「開悟」了。事實上他只是在神通境界裡運轉而已,那兒也沒去。有些人覺受較強,聽經說法時,很容易被周圍的振動能量給振開某些輪脈,輪脈一動心就動,可是一般人不曉得是輪脈動而造成心動,就會產生假相,執著就出來了。而且這種執著更是難解,因為它是更深的無明,很多人將這解釋成「佛緣」,其實不是佛緣而是「魔緣」──心魔。除魔當然是要讀經、學佛、修道、練功,但越練就越過不去,不除還好,越想除,越除不掉,因為執著卡在前面,就像《蜀山傳》裡丹辰子和玄天宗乍看到血魔出現,想要除魔,但站在前面的兩大高手其實是自己的心魔,他們並不知道,也無法除魔。

 道家和儒家的法門比較近人情,它並沒有要你除掉自己的心,而是依法修行,從誠意正心、格物至知,一步一步的走進去,在走的過程中是渾然天成的,不求甚解,不做解釋。從有限口授心傳,耳提面命的互動過程,慢慢以心印心,以行化行,不傳而授,不言而解,便能體會一日一月、一陰一陽、一師一徒,亦步亦趨,度化陰陽中最高明的天傳地授之道。(2001.10.10)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