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面對挫敗,我們是否該「愈挫愈勇」?
鍾老師:何謂挫敗?無生無死,何來挫敗?只有心放不下、空不了、虛不成的人才會遭遇挫敗。
愈挫愈勇的人看不到生命,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這類人多半有很強的執著及能力,像希特勒、蔣介石、毛澤東等他們的確能愈挫愈勇,但倒楣的是別人,是老百姓,這樣的勇不要也罷。或像歷史上的楚霸王項羽,他可真是天下第一英雄,帶八千江東子弟兵,橫掃天下,所向無敵,多麼厲害的人物,可是生靈塗炭知多少?!政治人物不應該愈挫愈勇,拼個死去活來,你來我往,至死方休,應該是愈挫愈不勇,愈有智慧,愈柔才對。
遇到挫敗不能勇,勇只會讓情緒更加衝動而已。情緒不穩定,智慧不會產生,只會與人鬥心機,用意識,執著會愈強,破壞性更大,問題就無法解決。遇到挫敗,必需心平氣和,把心放下,儘量做到空無和沖虛的狀況,泰然自若,原有的問題會逐漸沈澱,就會發現問題的另一種面貌,也就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但這需要有智慧,而智慧又必須透過完整的歷練和修練才能得到。心要能平靜下來,功夫要夠,如果功夫不夠,就必須找個人幫你平心。有智慧,就不會愈挫愈勇,而是愈挫愈「空」,愈空虛愈能容納挫敗和困難,面對挫敗就不再是挫敗,剛健的力量就會產生。
我們的教育常鼓勵小孩要勇往直前,努力奮鬥,奮發向上,再接再厲,即使對學習能力不強的小孩,也以此方式「勉力」,害得小孩有很大的挫折感,情緒不穩,集中力差,嚴重的還心生恐懼。其實應該教小孩放鬆心情,遇到挫折不要管,先休息再說。挫敗的情緒會在他的睡眠時透過潛意識運作找到出路,過兩天他就有能力去解決問題。
學業上或事業上的失敗不是真的失敗,之所以會覺得是挫敗,只因為我們有一個不健全的教育體制,沒有所謂的「成人教育」,同樣的,考試考第一名或事業有成的人也不是真正成功的人,這種成功是外在的,而不是內在的。追求外在成功,不但不會自由,反而為物慾所控,為了滿足物性成就,不惜以各種代價努力爭取,所得到的功成名就並不能滿足心靈的需要。真正的成功是內在的,也就是要成為所謂的自由人,達到像弘一大師那種高度自由狀況。但這並不容易,必須走過悲欣交集的境界,尋之而不可得,盡力而不可為,全部完全放下後,生命才會開展,才能達到高度的自由。
科技愈發達,物質愈充沛,人的心靈愈空虛,所以許多人就去尋求宗教力量,或找男女朋友,讓自己達到某種平衡。這樣平衡是一種空的平衡,假的平衡,只能達到暫時的效果,一陣子之後,問題又重現了。任何宗教都不能真正滿足你,不可能靠某個宗教就能擁有上帝或佛陀、菩薩。唯有經過自己的修練,內修到一定的水平,擁有自己的真正能量,才能得到宗教裡的精神,才能得到真正愛的力量,否則一切都是空的。
以奮鬥、勵志追求外在成長,以反敗為勝、愈挫愈勇來面對挫敗,很多時候只會製造更多的問題,到最後變成拿我的意志來鬥你的意志,拿我的意識來鬥你的意識,拿我的情緒來鬥你的情緒,這種勇是匹夫之勇,不是真正的勇。真正的勇是像孔子「智仁勇」三達德裡所提到的勇,必需對「仁義」能有所修,有所體會,有浩然正氣,更有明心見性的功夫才能算是真正的勇者。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