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功要練得好,除勤練外,還有那些必要條件?
鍾老師:功夫要好,一定要苦練,但光是苦練還不夠,還要有所體會。苦練是「行」,屬陽,體會是「知」,屬陰。知和行的關係就像一陰一陽的關係,彼此產生互動,倘若知的水平不高,行的水平也不會太高。苦練好比苦力,就像有人整天搬石頭,搬久了,力氣也不得見比較大,倒是那些經常上健身房練舉重的人,因為懂得一些力氣運用的基本道理,還能使出一些力來。
一陰一陽之謂道,只有苦練沒有體會,也就是只有陽,沒有陰,陰陽未能合道,所練得的就不叫做道,也不叫做功夫。練功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必須讓動作與心念、心態、氣度、性格、修養、生活習慣等等同時提昇,才能有完整的運作法則及模式。若只是純粹的苦練,雖然在健康上、形體上有所進步,但功夫仍是無法超越。
若從愛與生的六個層次來談,苦練僅屬於物性層次,然而功夫要好,除了要具備物性層次之外,在感性、理性、知性、靈性、性靈等層次方面有所進入和提昇才會完備,都是缺一不可的。除非這個人的本質非常好,就像六祖慧能這樣的人,他光是苦練就夠了。因為他本自俱足,本身俱足佛性,智慧又通達,所以只要做行的部分就可以了。可是一般人沒有像六祖這樣先天上已具備這麼多層次,更何況每個人又都有本身五行上的極限及界限,譬如有人的五行欠木,有人缺金,有人缺火,甚至還有人缺兩個以上的,這樣的人對生命層次的體會原本就比較弱,也就必須多下功夫。因此我們可以了解生命是有界線和限制的,這樣的限制將會影響功夫的進展。
雖然每個人在先天體質多少都會有一些限制,但用行的方法,透過完整的鍛練法門,仍可將身體的能量慢慢打開,讓我們的生命向上開展,像金字塔狀,最後集中在一個點上,再由此點為中心往外擴散,體會周圍能量變化,與周遭產生互動。這樣的方法也許還不夠完整,但至少對練功者多一些助益,這也是練功的一種基本態度。
苦練是在動作上不斷的反覆去做,是一種物性運作,而感性的運作則是對練氣的整體體會。有些人將感性衍繹成練氣的感覺,甚至玩起氣來,感覺氣在手上,氣在身上,氣在身體周遭,這雖也是一種氣感,但畢竟不是根本的東西,勉強可以說是感性的一部分,而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感性運作的「感」包括六根六塵,也就是當八識田有比較多層次與氣功鍛練的能量運作相交時,感性的部分就會比較大,功夫就會更深一層。因為有所感,所看到的,所建構出來的理論層次就會比較深、比較廣、比較清晰,就能掌握到方向,而不只是在玩氣而已。
在感性層次裡最重要的是去感覺真,感覺善,感覺美。感覺真實能量的存在,感受每個動作的真理,讓我們進入一種至善的狀態,這時心裡的罣礙、執著、五毒五蘊等都會自動化解,心中無有罣礙,就不會有任何的不安及不快。如果能達到這個境界,就會看到至美的狀態出現,就有辦法體會練氣的好處在那裡。倘若少了感性的運作,便無法更上層樓。
練功不只是做動作,或感覺氣的存在,而是要慢慢將它變成一個真理,體會「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個基本法則,也就是必須有知性的部分、理性的部分,能對氣功有一個完整的看法。有了這樣的看法,智慧才會產生,功夫就會更上層樓,否則就很難有所進步。
有了知性、理性的層次,再上一層就是進到覺性的層次,也就是進入直接開悟的階段,那麼生命就解脫了。由於每個人有五行上、心念上及環境上的限制,要達到這個境界並不容易。倘若達到了,再上一層就是靈性的運作,這時已不是在練氣功,而是在展現「道」。到了這個層次,我們的生命水平及功夫架構就很完整,因練功所得的「道」就可直接通達根性,並與知性、佛性、天地人的「道」完全合一。
我常跟同學說練功要苦練,但部分同學卻以為只要苦練就好,那就大錯特錯了!苦練是必要的,但不是只有苦練就好,如果是這樣,大家就不用上這個生命哲學課了。練功是從「行」當中去體會,上課則是從「理」、從「心」方面去體會。兩者一陰一陽產生不同的能量轉變,透過完整的生命轉折及提昇,生命裡基本的本能、力量都會逐漸提昇,這時我們的修養就會愈來愈好,個性會愈來愈平穩,更能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人情練達是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練功要練到這個水平才有用,中國文化裡的功夫就是這樣的功夫。另有一些同學只當練功是一連串動作的組成,因此努力將動作做得比別人好。其實,那是沒有用的,還必須將整個「道」涵藏在動作裡面,練到根性本質自然產生運作時,才能將生命更上層的型態開展出來。
所以功夫好不是那麼簡單,必須與生活完全結合,若不能將愛與生這六個層次完全化合在生活裡,展現個人的體會、修養及氣度,而只是練成小乘法門,也就是自了漢的運作,那就不是從「道」裡面所產生出來的功夫。「道」裡面的功夫是要陰陽和合,讓平常生活裡的「道」變成真正的功夫,這樣的功夫才會有用。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