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功之後身體狀況已明顯改善,但情緒偶有起伏,不甚穩定,如何將功夫應用到生活上,常保身心平衡?

鍾老師:人生事項看似複雜,其實都離不開天地之道,透過身心鍛練去體會天地之道,當身心靈能量能夠完全整合時,就能常保身心平衡。在鍛練過程中必須做到仰觀於天,府察於地,仰觀於天是將身心靈的能量打開,府察於地是在包容,在明心,在凝聚能量。進入此境界時,身體會產生兩種力量,一種猶如金字塔狀的尖端突破力量,另一種則是同心平衡的力量;前者是點上的直接穿透,直指人心,後者是從同心圓往外,像宇宙一樣往外擴散。有了這兩股力量,所看到的人事物就都不一樣了,整個人不但充滿活力,還會覺得非常平衡。

 練功過程必然會產生谷底現象,尤其是剛開始練功,有些同學反應特別明顯,覺得身體非常舒暢,但一會兒心情又跌落谷底,可是愈練到後來,情緒起伏也就沒之前那麼大,再繼續練下去,當能量凝聚到一個程度時,不再受周圍環境影響,就能達到極穩定的狀況。所以練功之後身心未能平衡,一方面是因為鍛練得還不夠,能量未能凝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沒有將功夫真正落實到生活上。

 禪法強調「二入四行」,主要是講「知」和「行」。練功當然是一種行的表現,但對大多數練功者來說,相較於生活,練功只是一剎那,是一種形式運作而已。許多人的「行」根本不算是行,只是知道如何去做,只是在做一些重複的動作罷了,並沒有真正學到東西。知道怎麼做與真的做到還差很遠。「二入四行」裡的行法是必須要有足夠的能力將行動變成真正的力量,這時當然充滿能量,也當然能達到自誠明的境界,心裡有極高度的凝聚,產生極大的綻放,這時做任何一個動作都會產生極大的穩定力及明心見性的境界,也就可將練功所得應用在日常生活上,產生最大的自在與平衡,讓生命境界不同於以往,知道生命是什麼,了解本來面目,也就是禪宗所講的「知道自己是誰」。

 要將功夫應用到生活上,必須將動作完全融入到我們的身心靈當中,而不只是在做一個動作而已。看到同學練功,練得好的,只是將動作的外形做得還可以,根本進不到功夫的內在,練得差的,仍不斷的在計較一些動作的外形,如此當然無法將功夫應用到生活上。做動作必須心手相應,身心相通,手腳齊一,手為天,腳為地,乾道在上,坤道在下,整個身體達到「神無方,易無體」的境界,有這種高度凝聚的力量,才能達到神人、真人的境界,功夫才會融入身心靈當中,與生活結合,並展現神人的高度集中,對所有事情都能達到直指人心,明心見性,完全通透的境界,及真人的對所有物相皆以最高的真如法相及平等心去觀照和運作。

 同學練功各有各的目的,有些是為了鍛練身體,有些是對神奇力量的追求,有些是對心靈的追求,有些是為了情緒的轉移,有些是為了感情的追求,有些是對名利和權力的追求。當然這些追求都是人生過程中無可避免的,可是在練功過程中如果不能放下這些目的的話,真功夫就不會產生。當練功帶有目的時,動作就會僵硬,就不會產生整體的轉化及提昇。「生生是為德」,所謂的「生生」,一個是陰生,一個是陽生。有目的時,陰陽就不見了,也就不會生。有些同學練功,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斷地去揣摩某些動作,真功夫練不成,反倒練了一堆死功夫。不是說不可以有目的,初學者當然要有起碼的目的才能將動作做得好,可是練到一程度就必須將目的丟掉,才會有更大的空間,進入更高的水平。

 有覺性的人透過紫云禪功這套鍛練功夫,生命水平會越來越高,自會產生類似佛家所說的道場次地,例如在十地菩薩的境界中,層層直上,終究可以達到高度的自誠明的心力,有那麼高的身心靈凝聚力量,即可進入神人、真人的境界,這時所展現的功夫就有高度自覺,能進入佛家所談的覺者的境界;佛家的道理就是要讓人覺醒,覺醒到自己的有限、及不足,了解到自己有那麼多的五毒五蘊、罣礙執著等。即使是覺性差的人,雖是漫不經心的練,但只要不停的鍛練,不求多,雖不是一種最佳的方法,但也算是一種還不錯的方法,因為不求,在運作過程中就比較容易入道。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