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問:愛情與修行有何關連?

鍾老師:愛情力量是修行中很重要的力量,但不一定需要有,獨修一樣可以修到陰陽平衡,本自具足,達到很高的境界。

 愛情是可遇不可求,即使想透過愛情提昇生命境界也未必可得。愛情與修行的關係,誠如達賴六世所說「生命中最重要的兩樣的東西,一個是愛情,一個是佛法,佛法雖光照無比,愛情卻能點亮生命,每當參禪時,刻意不去想愛情,愛情卻像佛陀般的不斷出現」。一般人不解愛情與修行的關連,以為達賴六世是個癡情的人,其實他已進入另一個境界,體會更高遠的生命道理。

 另外禪宗《指月錄》裡有一個關於男女問題的公案:有位老婆婆供養了一個和尚,找來一位少女每天給和尚送飯。幾年之後,婆婆問和尚:「修到了什麼,能否渡渡我?」,和尚說:「還沒」。再過幾年,婆婆再問:「能否給我說說法?」,和尚說:「我還沒參透」,婆婆於是想了一個方法要考考和尚看他究竟修成了什麼,就叫送飯的這位美麗佳人投懷送抱看和尚有什麼反應,結果,和尚對著佳人說:「我的身有如寒天冰雪,我的心像冰凍高原一無所動」,少女就將這番話跟婆婆說了,婆婆聽了之後說:「這個和尚可以離開了,我不再供養他」。這段禪宗公案引起了許多爭論,一些人從道德的角度看和尚,認為和尚有所為,不沾女色,果然修行成功,可是另一些人則認為婆婆才是真正的禪者,因為出家和尚不通情理,不懂男女,不懂人,如何去普渡眾生。

 這個例子牽涉緣起性空的問題,緣起時和尚心不動,這個不動不一定是真的不動,很可能是壓抑性的不動。如果能做到性空,就能做到和之以禮,做到和而不同,就不會冷冰冰的拒絕這位少女,當然不拒絕並不是說與她真的接觸,而是可用和顏悅色溫文有禮的態度去處理,懂人情世故,懂男女情慾,才能有更高的融合和超越。融合指的是高妙的包容,是對少女的情懷和之以禮,超越是像蓮花一樣出於污泥而不染,這種胸懷和氣度是習禪最重要的體會。

 禪宗不論道德,但是談高超的自我控制力量。是否有自我控制力量要看能否做到諸息外緣,做到心如牆壁,若可以,就可做到起心外照,也就可以做到攝心內證,證自己的生命可以與別人的生命相融。但相融不是指相親,相親是要看雙方是否有很深的緣,才可繼續下去,若沒有深緣合份,僅是飛來豔福,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問題。就像柳下惠坐懷不亂,就是用和之以禮的態度應對,連孟子都稱贊柳下惠的舉動。為何能坐懷不亂?不是柳下惠沒有感情,沒有性慾,而是他懂得尊重別人,他知道沒有愛如何能發生關係,所以當女色靠近,他並沒有接受,也沒有侮辱對方將她趕走。這就是禮的展現,也就是尊重自己,又尊重別人,這時的生命態度是成熟的。

 另外我們再看一些高僧如何對待他們的家人。大家都知道弘一和尚李叔同因為對國故凋零、文化失落感到失望,最後連家都不要,獨善其身去了。不顧妻小選擇出家,一方面表示他也許修得不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對太太沒有很深的感情。當時環境,多數讀書人對非自己選擇的婚姻不是很接納,反正國報不了,文化也不能復興,乾脆家也不要了。雖然李叔同在文學上有貢獻,但從某個角度來說,他對家人是滿絕情的,也就是對天下人有情,而對一個人絕情,這是滿奇怪的,應該是對所有人都有情。弘一臨死前寫下「悲欣交集」四字,「悲」是指對過去種種有許多無奈和滄涼的體會,「欣」是指他臨死前終於能體會生命的道理。就這點來說,虛雲和尚的體會可能就更深些。

 虛雲在二三十歲時就出家了,出家前有個太太,兩年後他太太跟著婆婆也一同出家去了,這時虛雲已雲遊天下不知去向。五十年後,他太太知道虛雲在那裡,就寫了一封情書給虛雲,虛雲接受了他太太的信,並答應會面。之後的情形如何,世人不得而知,當然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虛雲他的體會為何。當時他與他太太都是出家人,他太太已是個七十歲的老尼姑了,虛雲也快八十歲了,道學中人就說虛雲那麼老了還動情,顯然未能參透佛法,但也有人說這是真情的展現,更有人說這是普渡眾生的心懷,虛雲願意再普渡她太太一次。其實這些話都是強做解釋,虛雲有他真正的見解,五十年後,面對他太太的愛情,終於有所體會,體會到愛情和修行有絕對的關連,讓他有更高的生命情境。

 神魔本是一體,陰陽並未分家,能體會這個境界,就能像蜀山劍一樣,了解紫劍為天,青劍為地,雙劍合壁,天下無敵。雖然雙劍合壁,生命境界、功夫可達到最高水平,但卻也是極難的,因為雙劍會相碰撞,不能合壁則天毀地滅,所以獨修反而比較容易。雙劍能否合壁牽涉男女雙方的身心靈頻率是否能完全契合,也就是慧根和因緣夠不夠。一般的男生總是愛講理,看得較遠,女生總是憑感覺、直覺,看得較近,也因此男生較難體會愛情,多半時候只有感情上的奔放,性慾上的衝動,這時雙方交會就容易產生誤會,製造一些問題。雙劍合壁得雙方境界要很高,就像紫劍和青劍經過乾道和坤道的洗禮,經過長時間的提昇之後,層層超越,才能完全融合。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