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問:人與人應該如何相處?
鍾老師:與人相處必須以禮相待。
「禮」字,左邊的「示」代表至誠,右邊上方「曲」字含有虛、折、接、和、唱、隨的意思;「曲」是由 「田」演變過來的,「田」是指坤的力量,突破「坤」的力量達到解放,進入乾道,便負陰而抱陽,達到陰陽合和的境界。「曲」還有輕快、豔光四射、保持節奏、韻律和共鳴(指能合乎天地力場、節氣運作、工作 及身體的規律)的意思。「禮」字右邊下方是個「豆」字,有虛心、渺小之意。「豆」字上方的「一」代表道,中間「口」字是指「正、貞」,下方兩撇,一個是陰,一個是陽,也就是陰陽和合,以一貫之,達到最美好、最和諧、最完整的關係。
上古時代,大多數人都是真誠、善良的,完全不須講究禮就能與人及自然和諧相處,而夏朝後這種原始善良純潔的心已逐漸改變,隨著文化演進,到了商朝時人已趨向物質化。到了周朝因衣食豐,人心開始頹廢,於是孔子提出「禮」和「樂」以教化人心。所以禮的產生是因為「道失而後有德,德失而後有仁,仁失而後有義,義失而後有禮」,如果每個人都有大仁心、大愛心,就不需要強調禮了。
一般人有所謂的「禮上往來」,那不叫做禮,只是一種習慣性動作而已。我們常看到一些人在收到紅帖或訃文時,第一個反應是該怎麼包才不失「面子」,關心的還是「自己」,當然在喝喜酒時還不忘奉上「白頭偕老」、「早生貴子」之類的祝福話語,從未想過這對新人朋友是否真的合適。或是在喪禮上貓哭耗子的假慈悲一翻,哭的是「自己失去」了一個朋友,而對這位死去的朋友來說,半身不遂躺在床上一二十年,死了也許更快樂呢!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