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問:如何看待「婚外情」?

鍾老師:人要先懂得愛是甚麼?知道愛的本來面目,先愛自己,學習愛自己的方法,透過修身的法門,先建立自明誠的自愛力量,從修己進而達己,待愛與生的力量培養起來後,必須學會「知所止」的自愛及尊人的功夫,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必待人齊於我後合之」。所以古人重視先修己身後齊家。所以修己是自愛的最高法門,能自愛才能學會仁民愛物,才能說這個人懂得愛,有愛的基本能力。人先要建立愛的力量,才能談愛情,因為愛情只是愛的一部份。

 愛是生命齊一的境界,愛是生命的能量,生命層次是愛的進程,所以愛與生的層次可分為物性、感性、理性、覺性、靈性、性靈。如果雙方能量不足,生命層次重疊不足,愛的力量就不能統一。

 「婚外情」是指法律上婚姻之外有第三者介入,所指的問題是社會道德標準,若從修法、求道的角度來看並非如此。重點在於我們是否具備愛與生的根性和境界?能否建立起愛的能力?所追求的是那一層次的愛?在你結婚前你清楚嗎?婚後又能否不斷提昇雙方的愛與生的境界?如果不行,婚外情便會出現。

 自古至今,多數人都有婚外情的傾向,若從能量、法的觀點看,這是人性運作的自然模式。但如果對愛的境界不清楚。一般人所接觸的只是假象和低層次的愛。愛分為六個層次,但多數人只能達到倫理感性的層次。

  物性(愛慾)→感性(浪漫)→理性(倫理)→覺性→靈性→性靈

 倫理是理性上的運作,戀人一走入婚姻關係時,愛情中的感情成份變弱,所以婚姻二字指涉小心昏了頭的姻緣,即俗語所說,因誤會誤打誤撞而結合,又因了解箇中情境而分開。但有能力的人都會突破倫理約束另覓因緣。例如蔣中正、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等都有多位妻子。「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雖可維繫家庭制度,但卻無法平衡人性對愛與性本質提升的欲求。當我們一面以道德為難外遇事件主角時,不如回歸整體社會從家教、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中對愛的教育無能已極來作反省則更為公允。

 男女雙方在選擇對象時,要以愛與生的本質多方相和為要。不要只以白馬王子、白雪公主為選擇標準,否則就易為假象所蒙蔽而產生許多問題。因為當雙方進入倫理關係時,愛慾及及浪漫的部分減少,雙方一齊為家而奮鬥。反而雙方溝通更減少,距離反而遠了。「家」是修身之後的另一過程,全方位及多層次的溝通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又何必在一起?分開不是更快樂?如果有,不一定要住在一起才快樂!

 雙方的頻率若有三分之二層次空間相交,愛情便能在家中延伸出。如果只有三分之一或低於三分之一能相交,則雙方擁有的只有倫理親情而非整體愛情。多數家庭都只能維持倫理的愛,若要達到覺性、靈性、性靈的愛情層次,歷史中可尋的只有趙明誠和李清照,沈三白及陳芸娘。雙方的本質相近,同頻共振部份多,在歷經多次的分離、重聚仍能讓愛情提升、超越。普通的夫妻常常在本質上並不相容,只在感性部份有一些交集,雙方即使離婚也不一定找得到好的對象,也就這樣過一生。愛及愛情生活是如此的重要,可是人們卻是如此無知的面對,無能的走著。

 一切要從修己開始,讓身體內部總能量增加。有真正能量時才能有愛的力量,才能看見光明面。外遇不一定是壞事,認清自己,了解別人,掌握生命,才有資格談愛、去愛或不愛。 一般人為追求真愛而婚外情的比例很小,多半為肉慾的激情而已。一切問題來自於多心,只要心不動,回歸空性原理,橋歸橋,路歸路,不勉強,不執著,自然物外,情自歸元合道,一切不離適性。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