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之旅

本文由鍾老師口述,學員記錄,2000年2月5日,於黃山

 黃山之旅的主要目的,並非單純的觀賞黃山之美,黃山之好,或黃山之氣,也非感受黃山的好氣、仙氣,或神秘的情境,而是透過黃山特有的空間重疊特性,以及稜形水晶般多元的面相表現,來發現真我,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瞭解自身的問題,使自己進入真正的平衡空間。

 其次,透過照見五蘊皆空的層次,進入另一個超越性覺受的層次,讓我們從淺悟進入深悟,從深悟過程中建立生命的根本力量,達到真正的開悟,讓「悟」成為生命的真正力量,打開我們的身、心、靈,從而進入第三層次──波耶波羅密層次。

 在波耶波羅密層次中,我們必須渡過生命的長河,這是行的法則,在過彼岸的空間裡,我們可以看到人間世的種種問題,更清楚了解在這個世界中,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根本的力量可以達到「大乘起信論」唐三藏法師所歸結的:「習薰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做主公」的大願力,讓我們的自力能夠真正完全建立起來,達到己渡渡人,這個功夫達成之後,就可進到第四個層次,也就是自我完成的階段。

 在自我完成的過程中,需要走的路很多,端看我們有沒有辦法從那麼多的不同的鍛鍊和體會裡,瞭解自己的問題是什麼,瞭解自己放不下的是什麼,瞭解我們有沒有辦法達到不是遊戲人間,而是離戲入道,讓我們的生命境界有更大的超越,如此,我們這一躺的旅程才有更具體的意義及超越的境界。

 在這一段旅途中,同學的表現各有不同。有些同學在來之前就有一段長時間的心裡浮動,以致於在旅途中偶有一些不穩定的狀況產生。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進香團或朝聖團在朝聖過程中常會出狀況,因為他們的心很不穩定。雖是充滿熱忱,但熱忱是心念的集中,徒有熱忱是沒有用的,必須讓心和氣合一,也就是身和心必須合一,身心如能合一,心和氣就能通達,這時就進入心物合一,天人合一的層次,在這個層次中你將體會到人間事物更深、更廣、更多元的意義。

 一行人從浮動的過程中走來,譬如在來之前,我們想像這段旅途會有許多艱難的路況,可能有很多堅冰,必須準備勾子、繩子和釘鞋等等。這是一種準備,也許有用,也許沒有用,但不管有沒有用,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是,如果我們能在準備那麼多東西之後,開始我們的旅程時,能夠進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狀態,自能將所有的東西放下,也就是帶了很多東西之後,你都可以不要它時,心中所有的障、所有的業、所有的累贅都會不見了。並不是東西丟了,行李放下後,卻執著於其他人事物等心念情緣,正如李清照的詞境「攙下眉頭,卻上心頭」一樣,我們的生命就不可能重生。

 過去種種的問題,都是一種業力流轉,在透過共修的過程中,體會自力的再生,讓我們生命境界真正的提昇,讓根本的力量擴大,這是這一趟黃山之旅最重要的意義。因為這樣才能真的寄情物外,放自我執著情鎖於山中,當心中曠達空靈時,才能生虛懷若谷的胸懷,也才能把黃山帶回人間,當山河大地情成為人際互動中的根本時,平常心、平常道便活在我們的行住坐臥中,道也就與我們同遊。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