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心經
/楊隆吉 雲林縣虎尾鎮
人能出生於這個世界,何其不易。生命的營火,要能善加燃料,才可以熱力永續,照明今生。「養生」就是給生命添加適切的養護燃料,由於生活的機緣,接觸佛法禪學,我的養生之道,是以心經中的一段「眼耳鼻舌身意」為綱要,來調整觀照自己的生活作息。
1.眼:眼睛是靈魂之窗,我藉著看鏡子的時候,觀察眼球,檢視自己的身體概況。如果有血絲或淡黃色,就表示疲倦,立即找時間休息,會改善很多;並隨時找空檔做「閉眼繞轉眼球」的動作,保持眼部肌肉的彈性;從暗處進入亮處。先閉眼,再慢慢張開,使眼睛漸進適應,不致受光線突來的刺激。
2.耳:耳朵是身體屬物理性質的聲音接收器,如果時常受到強力,就會產生接收器的彈性疲乏(重聽)。保養要注意耳朵接收的聲音強度,所以我經過大聲音的地方,例如:工地、飛機凌空飛過處、電影院……,會以手掩耳或用衛生紙塞住耳朵,減小聲音;游泳時,使用耳塞,減少細菌感染。
3.鼻:空氣是我們身體各種反應的重要催化劑,利用它能助長反應,但不要因吸入廢氣,反倒使健膚受害。我隨時練習「控制呼吸」的技巧,多使用腹式呼吸。使每一口氣能較順長,身體能因此充分化用;經過空氣品質不良的地方。立即暫停呼吸,直至較遠離才恢復正常。
4.舌:我們天天攝食,舌嚐各種食味,更能因此產生不同的情緒,但須注意不要縱一時口慾,而使「病從口入」。我每天早餐常以溫的油性食物為始,藉以幫助胃腸蠕動。多喝水,平時少吃過辣、過鹹、油炸或冰冷的食物。
5.身:我以「國術」和「長跑」做為身體鍛練的方法。藉由國術的站樁、套路,增強肌肉強度和身體協調。長跑則在維持心肺功能,也使肌肉有較長的持續力。兩者輪替練習。甚少間斷;另外,我很注意休息,中午必定找空檔小睡。晚上儘量在子時(十一點)以前就寢,使身體的鬆緊能適時調劑。
6.意:無形的「意」相對於有形的「身」。於健康有同等的重要性。我每日晚上一定花大約半個小時打坐。經由練習禪定,在過程中放鬆沉澱、內觀自性,換句話說,就是經過「靜、定、安、慮」的通路,體驗精神超越的「得」。禪坐後,心裡的澄清感覺,使我對明日如有整裝待發的安定力量。
以上所談的養生之道,乍看之似乎很繁瑣,簡單說,那只是我的生活習慣。當養生成為一種習慣,健康的伴隨也就很平常了。我認為養生的習慣,不止於「眼耳鼻舌身意」。更要貫穿「行住坐臥」之中,也可以說,生活就是養生。生活更不止於養生,但願大家都能養得一身健康,為我們社會多創一份生機活力。
(摘自《聯合報》1999.09.13)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