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 GPT正常 不代表肝臟完全健康

抽血檢查是防治肝癌的基本觀念,可是有數據指出,5%肝功能正常的人,卻罹患肝癌,惟有超音波及甲型胎兒蛋白檢查,才能有效測出肝臟病變。

/夏念慈
 中國時報記者


 影視名星金素梅因胃痛意外發現肝癌,順利完成手術治療;雲林縣長蘇文雄肝癌末期,發現已回天乏術;熱衷成為縣市長候選人的高雄市醫生鄭德耀,罹患肝癌仍參加市長選舉,贏得不少同情票,八月十九日凌晨卻因肝癌引發肝、腎衰竭病逝,轉眼間,肝癌今人聞之色變,但由肝癌防治的臨床與宣導間,似乎存著一些盲點,有待釐清。

 肝病是台灣人的國病,肝癌更是現代人心中最可怕的致命殺手,一般民間或是醫檢基層診所,多數都有著這樣的肝癌防治觀點:抽血驗一下肝發炎破壞指數(GOT、GPT),就能知道自己是否罹患肝硬化或肝腫瘤?或是感染了B型肝炎、C型肝炎者或是肝硬化者才會罹患肝癌?甲型胎兒蛋白檢查正常者非肝癌患者?民間基層的答案是「肯定」的,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保健科健檢統計資料,卻顯現出的政府及民間肝癌防治觀念上的這些盲點。

 高醫上個年度剛為南部一家大型公司員工做健檢,老闆肯為員工花銀子,讓公司內五千二百三十八名超過四十歲員工接受超音波檢查,只有一千零九十五人檢查正常,四千一百九十七位異常員工中,最多的是脂肪肝,膽息肉、膽結石、腎結石、肝囊腫及腎囊腫等良性發現,另有一百三十六人發現了肝硬化及腫瘤,經由進一步檢查,其中六人是惡性肝細胞癌。

 高醫保健科醫師林文一分析六名肝癌患者,發現三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一人是C型肝炎,一人同時感染了B型及C型肝炎,但有一人並未感染B型或C型肝炎。肝發炎指數(GOT、GPT)六人皆正常,其中只有一人出現肝硬化,檢測肝癌的胎兒蛋白值正常有四人,一人稍高,僅有一人明顯偏高。

 林文一指出,這項分析數據顯示,肝癌發生的危險因子是B型及C型肝炎感染,但肝癌發生患者卻不一定有肝發炎指數異常或肝硬化,民眾若認為驗血肝發炎指數正常,就代表有健康的肝,是似是而非的,同樣的,健保局給予老人及成人健檢項目,只檢查肝發炎指數而未包括肝炎篩檢,也是相當不足的。

 林文一說,從門診及健檢中,他個人最近就發現到有三名肝癌患者,既非B型也非C型肝炎感染者,同時肝發炎指數正常、也無肝硬化,日本提出的臨床研究數字,約有百分之五至十的肝癌患者正是這類看起來肝臟「健康」的患者,必須經由超音波檢查及甲型胎兒蛋白檢查一併進行,才有可能找出病灶。且上述由高醫保健科六名肝癌患者分析數據顯示出,僅憑甲型胎兒蛋白值「正常」,並無法測出是否肝臟生癌。

 林文一強調,癌症主要危險因子有家族遺傳基因因素外,空氣污染、抽菸、游離幅射、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不良等,平時即應正常飲食、多攝取維生素與纖維、不菸、少酒、多運動及避免不良的性行為外,肝癌防治要特別注意血液病毒傳染的各種途徑,例如:針頭、身體各部位穿洞、醫療器械等接觸感染,尤其是慢性肝病與與帶原者更要定期做這兩項檢查。

(摘自《中國時報》1999.8.26)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