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即是毒

善用治病 濫用致命

記者葉宣宣

 砒霜(砷)是一種劇毒,最近美國紐約凱特林癌症紀念中心卻研究指出,砷可做為對抗白血病的利器。事實上,不但砒霜在中國傳統醫學上早已作為藥用,還有很多「毒物」。例如娛蚣,都是傳統醫學上以毒攻毒的良藥,藥的毒性越強,作用也越強,只是需經過多道手續的炮製及非常小心的使用。而不論中西醫藥。若用得不好或濫用,「藥即是毒」將是不變的其理。

 傳統藥學上用「毒」來治病的例子非常多,長庚醫院中醫部內科系主任楊賢鴻指出,最常用的如川烏、娛蚣、雷公藤、斑蟄、硃砂、雄黃(含砒霜成分)等,都是很毒。卻很有效的藥物。

 川島又稱為烏頭,其所含的「烏頭體」成分毒性非常大,易造成心律不整的情況出現,大劑量或誤食者甚至會死亡。不過經過炮製後,烏頭鹼會轉變成次烏頭鹼,毒性降低,具有驅寒溼、散風邪、溫經止痛等作用,可用來治療與免疫系統有關的關節炎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少數中風的患者若有手腳僵硬一動就會痛等症狀,也可以用川烏來治療。

 蜈蚣是大家都知道的毒物,其含有抗組織胺成分,不小心吃了會惡心、嘔吐,人劑量服用也可能含死亡。它身上的動物蛋白與人的不同,因此會引起過敏反應.但蜈蚣卻也是中藥常用的藥品。中醫常用蜈蚣、全蠍來治療抽筋、痙攣等,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抽筋、痙攣。蜈蚣也具有抗真菌的作用,可以治療衣膚感染,如香港腳、濕疹等,而坊間常有人以蜈蚣泡酒來擦香港腳。要非常小心,若有自己不知道的傷口,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另外,在最近的動物體外試驗上也發現,蜈蚣有抑制小鼠肝癌的作用,可抗腫瘤,但尚未經過人體實驗。

 雷公藤在大陸用得很多,但在台灣則禁用,因為其對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引起的發炎反應非常強烈,比類固醇還強,但毒性也非常大,對腎功能及中樞神經有很大的破壞,大陸即曾因此有人死亡的個案發生。雷公藤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免疫引起的急性發炎等,對消炎腫脹具有很強的作用,可惜毒性也太大。

 斑蝥常用在小鼠肉瘤的抑制上,一般用在關節炎的消腫、真菌抑制上,不過因具有有毒的斑蝥藥,碰到皮膚會起水泡,且味道強烈。聞到味道就足以使人上鼻細胞受到傷害,因此在中醫炮製過程中要離口罩、手套、全身包得緊緊的。


 殊砂在中藥裡常用,過去民間常用的八寶粉中即含有珠砂,具有鎮靜作用,可抑制皮膚的細菌或寄生蟲感染,不過殊砂中研含的毒性重金膚成分含沈積在體內。造成中樞神徑的破壞,因此在使用前需先經過炮製,使毒性降低,且不可過量及長期的使用。硃砂過去用得很多,台灣現已禁用。

 砷在中藥的使用大多在雄黃裡,雄黃中的毒性成分包括硫化砷、三氧化二砷等。而最毒的三氧化二砷,就是所謂的砒霜,因此雄黃在使用前都會先經過炮製,去除三氧化二砷的毒性。雄黃可抑制發炎,民間常用的六神丸中即含有雄黃,可治療小孩的喉嚨痛、大人的咽喉發炎等。砷也可以抑制腫瘤,過去中醫學上即有使用,近來的研究才知道其機轉是在砷可使細胞凋零而自動死亡,等於抑制了腫瘤細胞的生長。


 大陸地區從一九七二年左右就開始便用砷。當時因拿不到西藥,很多藥症都用神來治療,美國也是在聽過中國類似的報導後,才開始研究神抗白血病的特性,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張正雄表示,後來發現只對一部分的腫瘤有效,例如急性前髓球性白血病。


 張正雄指出,骨髓性白血病有七型,急性前髓球性白血病是其中唯一不需骨髓移植的一種,患者有百分之九十在適當的治療後都可以獲得緩解,百分之五十會痊癒,因此需用砷來治療的並不多。他表示,白血病原用維生素A的一種衍生物及化學療法即可治療,因此國內的醫師都會使用原來的治療方式。不會用砷來治療。不過台灣有些治療後又復發的患者,自行到大陸拿砷(將雄黃中的三氧化二砷成分提煉出來,再製造成藥,並非直接買砷或砒霜來用)回來使用,醫師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指出,大陸的實驗較不嚴謹,台灣要用砷來治療白血病,可能還得等國外研究確實有效再說,因此短期內台灣還不會核准使用。而由於砷有劇毒。台北醫學院生藥所所長楊玲玲表示,還得經過嚴格的實驗證實,且使用上必須非常小心。楊賢鴻表示,所謂以毒攻毒,因為藥即是毒,藥之所以為藥,就是因為它有毒性,毒性越強作用也越強,因此用得好可以治病,用得不好就會引起很多副作用甚至致命。中西藥都一樣,如何用得效果最好、副作用量低,才是正確的用藥,因此若有人宣稱某藥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都要小心很可能久服之後才出現毒性。

(摘自《聯合報》1999.04.10)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