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力現代人健康大敵 /許豪沖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精神科醫師 最近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也反應在精神科門診病人的症狀上。失去工作,收入的減少,入不敷出的擔心,股票等金融投資的損失,這些變化對當事人及其家屬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張先生因睡不著覺前來就診。詢問之後,才發現他最近承受了頗多的壓力:爸爸半年前因為糖尿病住院,他身為家中的長子,花了不少的時間照顧,也開始為自己的身體有些擔心;與太太的關係長期不很和睦,一些擔心反而被嘲笑是自尋煩惱:可是睡得不好的情形卻逐漸嚴重,也會影響到白天的精神體力,甚至變得容易生氣,常與同事或客人發生衝突;再加上最近一個月被倒帳五十萬。張先生覺得力不從心,看過幾位內科醫師後,輾轉被介紹過來門診治療。 上述的病史,就是門診中常見的例子。像是上述的張先生,有著多重的身心壓力:長期的壓力源有夫妻衝突、內心的自我要求高;近期的壓力包括父親的疾病、自己的健康問題、與經濟損失,加總起來而超過本身的負荷,所以造成失眠與其他的症狀。這類的個案,常常需要與醫師數次的晤談,共同去探討平時的作息習慣、最近的可能壓力源、與一些不是那麼清楚的煩惱,來了解他各種可能的壓力。光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找出病狀的原因,像是一般常見約三分鐘門診,根本不能達到恢復健康的目標。一般人看門診,彷彿怕佔用醫生太多時間,常常只是講完症狀就被醫師示意說:「我已經知道了,你可以去領藥了」。結果病人常常會有不信任、缺乏基本衛教常識,以及滿肚子的疑惑。沒有跟醫師做充分溝通的結果,往往很快又另覓良醫。 面對壓力而做出反應,本來有助於我們去適應環境,能讓我們做出應有的調整,以解決有壓力的狀態;就像動物一般,面對威脅如果沒有快速的反應,就會有生存的危機。只是,過久地處於有壓力的狀態下,那麼有關的反應就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就像橡皮筋繃久會斷裂的道理一樣。壓力的產生,有心理面與生理面的影響:心理上的影響包括緊張感、內心的衝突、擔心的念頭揮之不去、精神恍惚、以及失眠。生理上則會因為臀上腺素的分泌造成心悸或心搏過速、呼吸急促或喘不過氣、頭頸部的酸痛、腸胃的疼痛不適或腹瀉、全身緊繃僵硬、四肢發冷發汗等等不舒服。這些不舒服如果拖得太久,就會成為精神科所謂的「精神官能症」,或是一般人常說的「神經衰弱」。 若能在壓力反應的早期就發現,並想辦法加以舒解,或是做自我的調整,那麼很多上述的症狀就可以得到緩解或消除。所以,壓力的調適,最重要的是能覺察它的存在,這樣才能縮短它帶來的困擾。 最佳的對策是:提醒自己好好地過完每一天,時時刻刻都保持在平衡的狀態;如果覺察到壓力的存在,可以使用自己習慣的放鬆方法,來幫忙自己度過不舒服的時候。像是運動、散步、聆聽音樂都是很好的方式。切記不要把白天的壓力帶入晚上的睡眠,否則只是給自己造成失眠;也不要把今天的壓力拖到明天,否則只是徒增自己的負擔與不舒服,但對實際的情況沒有什麼幫忙。如果「自助式」的方法沒有效果,那麼不要遲疑,儘快尋求他人的幫忙,找你信任的朋友、家人或師長來討論,或是請教精神科醫師等心理衛生專家,來減少壓力所帶來的身心傷害。能夠勇敢地面對壓力所帶來的挑戰,就會有走出壓力、重獲健康的一天。 (摘自《中國時報》1999.04.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