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抗病停看聽

/邱南昌 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常有家長問感冒該怎麼辦?有沒有特效藥?是不是要吃消炎藥或抗生素?是不是有預防針可以打?感冒發燒要不要緊?吃了藥過不久又發燒,是不是用的藥不對?林林總總顯示一個事實,就是感冒為小兒科醫師和家長們最常碰上的問題。

 「感冒」正式的醫學名稱是「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一些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等侵犯了鼻腔、咽喉等部位引起的疾病。大部份的病情並不嚴重,以咳嗽、流鼻水、食慾減退、疲勞為主要症狀,有時合併發燒、嘔吐、下痢。少則一兩天,多則一星期,大部份的症狀就會消失,不過年紀較小的孩子咳嗽、流鼻水或鼻塞的情況常會持續較久些。目前為止,並沒有普遍認可的感冒特效藥,通常治療是以針對症狀給予投藥,如以抗組織胺類的藥物來減少流鼻水及改善鼻塞狀況:以化痰藥、支氣管擴張劑及止咳藥來減緩咳嗽的嚴重度;以退燒藥來避免高燒引起的不舒服和全身酸痛。一般所謂的抗生素是用來殺死細菌,因大部份的感冒是病毒感染而非細菌感染,所以並沒有幫忙。有時反而因抗生素的副作用讓病人更不舒服,不過若感冒合併有細菌感染之併發症如中耳炎、扁桃腺炎或肺炎等情形時,抗生素就有其必要性了。針對病毒本身,對少數幾種病毒是有特別的抗病毒藥物。但這些抗病毒藥物也僅對這少數病毒有用,一般,常引起感冒的病毒並不會因使用這些藥物而明顯地減輕病情,縮短病程。

 發燒是身體對入侵病原體的一種反應,發燒顯示身體的免疫系統正動員起來和人長的病原體在作戰。當感冒發生時,我們的免疫系統並不是每次都能很快又有效的將病毒殺死,所以有時會多燒個幾天。另一方面許多感染疾病常有一定時間的病程,有時就算一直給予退燒藥,它還是要燒個幾天才會退下來。以醫生診所疾病的立場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的燒退了沒有,而是孩子的活動力好不好。因為當孩子活動力不佳看起來病奄奄時,細菌感染或是其他較嚴重病症的可能性就較大,這時就必須進一步的檢查或留院觀察病情變化了。

 感冒既沒有特效藥,那麼醫師做什麼呢?醫師最重要的責任並不在開藥,而是診斷疾病,給病患最佳的指導。當有感冒症狀而就醫時,區公所就是要我找有沒有其他的併發症。所以要聽聽呼吸及心跳的聲音,摸摸肚子。看看喉嚨及耳朵。當這些檢查有不正常的發現時:若覺得有必要,醫師可能會進一步給病患驗血、驗尿或照X光,以便能確定問題所在並做為是否需加上某些藥物或住院治療之依據。

 至今並沒有感冒疫苗,倒是有「流行性感冒疫苗」。此種疫苗的效力只能維持一年,因此需每年秋末冬初流行性感冒好發季節前再追加才有效,對六個月以下孩童不建議使用。對六十五歲以上,尤其住在安養中心被傳染機會較高的老年人其預防效果倒是較為被肯定。幸好此種疫苗副作用不大,一般六個月以上的孩童或成年人若想施打,我是樂觀其成。只是要搞清楚它只能預防流行性感冒而不能減少一般感冒的機會。

資料來源:《自立晚報》1998.12.20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