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功與武術之心得
/林蔚城
在初探功夫的過程中,感悟最大的或許是了解到自己的誠心有多麼不足。 很多競技都要求專心。動如球類的爆發力和一致性,靜如棋類的沈著和巧思,在放下輸贏時表現通常較好。功夫亦然,但時間更短。短到即使無關輸贏,生物本能仍不斷地啟動自我防禦的機制。如何擺脫這種本能的體驗,對我來說不太常見。剛開始也許能藉由像舞蹈般注重協調性和藝術性的過程來提升。但因為對手的不可控,也只能讓自己在精神的層次同時更加靈活,而無法單靠體能或創意上的訓練就足以制壓對手。剎那間稍微靈活一點的動作出現時,心似乎也更誠了點。
看老師與學員對打就像大人和小朋友玩耍。這差別也許有部分類似棋藝藉由豐富經驗培養出對棋型的直覺,如減法;也或許包含像各種體育的協調性訓練造就出高超的技巧,如加法。總之我們在玩耍的同時還能從容地避免小朋友撞到桌腳。如此一般全面的掌控,不太會歸因於單一能力上的優勢而已。
近期AI的突破,某種程度是人類承認在知識上的掌控不足。我們不再單靠專家的經驗,多少課本嘗試整理出的文法也都不管用,近年AI放棄人類經驗的延伸,反而是回到讓機器模擬人腦的模式(類神經網路),透過大量簡單運算來建立模型。我們也了解到原來學習單一語言這件事與其說是靠足夠大量的對話,其實更接近是藉由喚醒(transfer learning)而達成的。功夫上的提升,有時也帶給我類似的感受。 未知生焉知死,對自己身心的了解都如此不足時上了火星又如何。幾分鐘的冥想就可以體會到自己多麼會胡思亂想,功夫挨了幾拳也很難不察覺平時有多少執念在阻礙自己的判斷。透過對自我不斷的反省,比較有機會更接近以誠心待人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