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察自己與老師功夫之異同,淺談功夫生活與文化之我見
/周厚安
與老師的動作相比,我的動作在陰陽兩方面的角度都還需要加強。「陰」是形容動作的內部密度、它的鬆,和順暢。「陽」則是動作的廣、範圍,和氣勢。當兩者之間有不平衡時動作就不會達到最大的效果。 老師的動作有達到一燈大師的「隔空點穴」的效果,當老師的手在對手面前晃動時,其動作雖然看起來只是在用虛無的守勢,卻具有明確的制止性性質。動作夠鬆、快,卻在空中晃動的感覺上會令人驚訝,會使對手想要避免撞擊,轉而尋找空隙。但是已經被老師的動作帶走了,反而漏洞百出。 老師的動作除了在啟動的瞬間極短之外,還可以在動作的「虛」或是「有」的階段改變體內中心,讓動作隨時改變,隨時由攻轉防,或反之。這是因為老師的動作並沒有開始或是結尾。與其說老師的動作啟動得快,不如說老師一直維持著體內的慢火,讓心習慣這樣的能量,能夠縮放自如,隨時收隨時放。 這些動作需要依賴一部分的自信心,卻又不是對自己的信心,而是對自己的觀察、能耐、移動範圍,和執行想像力的能力有相當足夠的認知和自信。像是做夢時,當我們意識到我們在做夢我們就有能力去影響我們的夢境,但是影響太多,太用力我們就會醒過來,反之,影響太少我們會被夢境牽著走,然後會忘記我們經歷過的一切。 我的動作需要加強分離陽和力的連結,當我想要讓動作有震懾力時,我往往會過度延伸,必須靠力氣把動作回收。同時,我也有動作太鬆的時候,會讓動作變成沒有效果。 最大的問題還是心,需要能夠面對自己的改進空間,但是不讓自己執著或是消極,需要坦蕩面對自己的恐懼,需要認識它,理解它,才能超越它。 以上是我目前的心得,還需要多琢磨。
以下是我的心得,和功夫的內容有些類似,可能是因為我目前的體會有些關連,正在經歷這樣的感受吧! 我們非常幸運現代的社會裡面開始有各式各樣的養身計畫。由體育至健身,從瑜珈到皮拉提斯。現代人終於意識到我們平常的社會太過於呆滯,每天八小時起跳坐在電腦前面,回到家也是滑手機、看電視,我們都很珍惜我們放空的時間。有些運動也倡導著精神的層面,也都出自於好意,而且想法也都正確。不過,能夠產生真正內化過程的卻都比較罕見。 人體是需要移動的,而更重要的人的心必須得要穩。的確有一些人因為先天因素可以透過自己的體悟達到穩住心的效果,不過這些例子極為罕見。其實,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環境。人類是具有精神性質的社交動物。一個人在真空中,獨立的環境下,不見得能夠光透過運動和冥想達到高度平衡的效果。 和同學、老師一起團練氣功、練太拳,以及功夫對打時,我們時時刻刻在用我們的五官和心觀察著我們的環境和內心。而透過理解自己的狀態和反應,我們可以有更多的資源和契機觀察到到自己內心平常會遺漏的路線和線索。當人類熟悉一個流程、一個狀態時,我們不見得可以很容易地從我們熟悉的路線跳出來進行換位思考以及觀察。所以透過團體、課堂內外的互動,以及直接的功夫對打的比較之下,我們所獲得的不只是單純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而更是一個可以參考的對照樣本。我們可以真正的看到自己,透過我們的動作分析、我們真實的情緒反應,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問自己「這是我能做到的極致嗎?我能不能夠做得更好?這條路該怎麼走?」 有時候功夫的確有些可怕,尤其是面對比自己技術水平和心念凝聚高出幾倍的對手,但是即使我們在對打時會感覺到壓力,對方的氣勢其實並沒有惡意。對手也只是在要求自己做到最高的境界而已,而我們感覺到的壓力其實只是自己提供和帶動的恐懼。在面對和檢視自己的恐懼之後我們才能夠轉化我們的心,更加信任和理解我們的動作以及其含義。在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陷之後,我們才會有真正的進步空間。成長的過程不見得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但是這個世界裡面已經充滿了簡單的事了,反而困難和有意義的東西越來越少了。選擇面對困難的事,挑戰自己的能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