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功心得
/盧德基
人生和旅行很像,每個人都有想抵達的目標。
不管是用走的還是搭乘交通工具,在平日的旅行,我們總是先要有一個目標,才能接著規劃要走的路線。
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也是一模一樣,設定好求學的目標、工作的目標、教育子女的目標、孝順父母的目標、投資理財的目標、退休的目標,然後規劃好執行的步驟與方法,再按照這個「路線」去進行,如果發生意想不到的問題或狀況,遇到簡單的,可以上網找答案或向人請教,但是遇到解決不了的,就只能放棄原來的目標,重新設定一個新的。
旅行的目標可以改,日常生活裡的目標可以改,那人生的大目標呢?
在一個大和尚與小和尚要去南海拜觀音的故事當中,小和尚設定了目標,規劃了自己的「路線」就去做了。小和尚隔年從南海回來的時候,大和尚還沒有出發,因為大和尚一直不斷地準備拜觀音的「路線」。對於小和尚與大和尚來說,去南海拜觀音,應該是人生的大目標了。
對於練氣和練功夫很有興趣的我來說,至少去黃山看一次,是我的人生大目標之一。要去黃山其實不難,有交通工具可坐,來回一趟應該比小和尚拜觀音還要快。每一年去黃山的遊客成千上萬,除了到此一遊之外,真的能夠體會出黃山氣象萬千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猜現在的我到了黃山,大概也是到此一遊吧。
我不知道故事當中的大和尚與小和尚修行的境界有多高,小和尚會不會也是到此一遊?也許大和尚在不斷地準備當中,反而體會了諸息外緣、返還本心的重要?
到了目標就是真的到了?沒到目標就真的什麼也沒做?目標是什麼?路線又是什麼?更大的問題是,人有目標是該還是不該?規劃好路線是對還是不對?
簡單的、見山是山的答案:這些問題連小學生都能回答吧!
很難的、見山不是山的答案:天下的人事物,都不能只看表面,因為其中有更高的境界,有待我們修身修心、智慧充足,並且有了全面的觀察及應對的能力,才能掌握其運轉的法則,找出最好的答案。因此我們需要盡心盡力、不斷地努力自我完成。兩千多年前,孟子就已經講過了這個道理,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最難的、見山又是山的答案:(空白)
人的物性、感性、理性,不但永遠存在,也隨時在我們身上作用著。但是人的覺性、靈性,就很難很難傳達出來。王陽明曰:「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赤子之心不認識善惡,所以古人講人性本善也講人性本惡。長大成人之後,思考力強、想法豐富,自然會隨時起心動念,好與不好、善與惡,於我們對於天下人事物的每一個意念中不再缺席。人是有靈敏感覺的生物,跟著感覺走是再自然也不過了,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都在說「人生的旅行不能只是跟著感覺走」?很簡單,因為這樣做會遇到一大堆的狀況和問題。那又為什麼會遇到狀況和問題呢?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想要「跟著感覺走」且能放諸四海皆準、想要做到孔老夫子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一定要先培養出良知,再產生良能,可以堂堂溪水出前村,最後面對天下人事物的時候,才能從善如流,此心同、此理同。
人生中,為了求學、工作、教育子女、孝順父母、投資理財和退休等不同階段的順利,我們訂下了各種目標,規劃好各種路線,希望最後可以一一抵達目標。這個過程,我們可以讓它是簡單的到此一遊,也可以讓它是極困難的「萬山不許一溪奔,堂堂溪水出前村。」
我想小和尚與大和尚一定都盡力了,每一個用心生活的人也一定都在努力。只是我們應該不要只活在情緒、想法和邏輯推理當中,而是要儘量找回初心、活在天地之中。
禪宗名詩:「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杜甫名詩:「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人生和旅行很像,一定要把身體練好,更要把孟子所說的「浩然正氣」養足,才能充實又快樂地邁向我們的目標。
這篇心得寫完剛好快要過年了,祝福各位闔家健康安樂!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