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氣從初級、中級到太極,體內氣的運行有何不同?與功夫運作的關連為何?

誠立功起

鍾老師:大禹開國以誠立夏,故能奠五千年之基;漢唐盛世以開闊容納、自強不息大方經略有見於四方;宋明以經濟和睦共榮世界,融會先秦諸學促使鄰邦改革新民昇化;清外族入治卻創最大疆域和更深沈之民族文化融和。氣功和功夫都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和還虛入道之境,其境之大與中國歷史文化之轉進昇華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談到氣功和功夫修練,必先談陰陽動靜,因有從動來修、有從靜來修;動的部分屬陽,靜的部分屬陰,陰陽合和是太極的運轉模式,有陰有陽才能形成所謂的道心,沒有道心的修練,不但運轉效能有限,其層次、境界,和道藝都未入味。修練需文武同時整合,文修裡有武,武修裡有文;文修以閱讀《大學》《中庸》等經典為例,明白它的本意是教人如何去行、邊知邊行,這是文修中有武;或如靜坐,坐著不動時身體是靜的,但心裡不然,老想著還有好多事情要做,一刻也靜不下來,越坐越著急,心裡起干戈,這是另一種文修中有武。反過來,武修中有文,武是動的、文是靜的,動中見靜近乎禪、武中見文合乎道。功夫是以武為禪的修練,武中見文是中華文化自夏禹建國始,已如同禹貢九州鑄鼎定於一尊般的拓樸跌宕,同時呈現鵬飛騰躍收驚雷的象限。功夫出拳速度再快、勁道再強,都需要冷靜的心來駕馭,心不能靜,反應在動作上,不是太過衝動、就是滯礙不流暢。

以練代坐

 冷靜、定靜的心不是靜坐坐出來的,而是練氣練出來的。我們的氣功功法從初級、中級到太極,分別有不同的行氣作用,初級著重存氣、養氣,主要讓身體的經絡和器官慢慢恢復、修復接近原來的狀態,以後天的氣補先天之不足。氣養得好時,行住坐臥也會跟著改善,原本坐不正的可以坐正,別小看坐正,司馬光說他這生一事無成,只不過坐得正而已。身坐得正,走起來才能步步都踏實,站著時可以頂天立地,這是練基本氣功所要達成的目標,這時精神狀態等各方面會比較平衡,身體健康也能慢慢恢復。初級有文習法、強習法、武習法三種練法,把它加在中級或高級(太極)功法裡,會有不同的效果。初級在於築基,使根本如禹鑄九鼎、氣沈丹田、力降腳跟;氣能下則伸且萌,待煉精化氣成、身體氣充如鐘、力沈如鼎,任何動作自都持平守中,故而下實上虛;因不須槓桿發力,便能隨時變招,改變動作,有效攔、引、收、洩對手之攻擊;且出手時如敲鐘自響,不見出手痕跡,功行生活時,人便懂沈穩自在、不動如山,遇事時能允執厥中、應付自如,不為狀況所影響,知所應對進退。

丹火之養

 中級的作用主要讓氣的轉化高度提升和昇華,因此動作比初級快許多。習慣初級動作的緩沈,不知不覺便成了習者的新執著,動作便快不起來,思想也會執迷,所以中級的快另有破執的用意,否則久了就成了道業!初級的三種練法練至一個水平後,到了中級就可以進至所謂的丹火上調,身體運轉呈拙火遍布、氣運乾坤的狀態。中級的動作強度和速度要夠,不然內丹的火就燒不起來也升不上去,身體的運化速度就會比較慢。動作上有足夠的速度和爆炸性強度,時時產生一種拙火外燒、丹火昇華的狀態,可以使人的執著大量減少。到達這個程度,身體的氣就可以跟天地的氣產生一種對應的交換運轉。練到初級尤其高級太極時,養氣、運氣、提氣同時在身體裡運作,逐漸建立起可站、可坐、可立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踏中宮,創造自己的本位,隨時可進可出,不論面對生活狀況、功夫對手、法界陰陽不定時,能守中,處來之則安之的境地,故而帶動轉換身體內部的能量和機能,讓自身跟周遭的天地能量產生對應,進而與天地合一,此時身心靈處於平衡狀態,觀察、考量、思維能力也會增強許多。

可發不發

  功夫在武修時所產生的兩個力量,一個往外送、一個往裡收,在面對敵方和人生狀況時,皆能隨時收發自如、拿捏由心,當這兩種力量都能掌握時,就是所謂的靈根固,也就是不管動靜運轉,都靠厚實凝聚的鯤鵬底氣,這個煉氣化神的要訣來自坤卦凝霜堅冰至的基礎,能如此,身體在極度變動的狀態下,心神卻是靜定的,動中能靜,便由武入道。靜觀才會自得,才能全面觀察而知所進退,才有辦法看到武動中生命的真諦。力只有往外送而無往裡收,容易激起對方強烈回擊,達不到止戈作用;因此,必需在力量送達那瞬間同時往裡收,將送出的力止住,讓對手明顯感覺到你有足夠強勁的力道可以壓制他,但收了回去,也就是可以傷,可以不傷,你選擇不傷,讓對手服輸,所謂以德服人,而不是激出他的報復心,那將沒完沒了。

可取不取

 靜要從動裡修,單純靜修無法修靜,整日靜坐,靜下來所看到的東西都是動的,全都抓不住,無事時自以為靜,遇事則心動得比誰都厲害,動中不能靜,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動中修靜如同六藝立人之極,故「禮」以進退應對解事得其中;「樂」是捨我從人和其光;「射」為隨機觀照又全然執中故能中的;「御」乃放下己執守仁執中,克己復禮而復其故。靜觀能力是將練氣成效用到功夫上不斷磨練而產生出來的,當初級、中級、太極都能達到一定水平之後,在功夫裡就看得出一步一腳印的成果,每一步都能創造一個天地、一個時空、一個環節狀況、一個境界,步步不同,就像佛祖出生時腳踏蓮花連走七步意思是一樣的,每一步都開出不同的花果、天地、境界。修練到最後所產生的生命能場,可以穿透有限時空,實現無限的生命狀態,那是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為我獨尊的生命境地。

茶器之道

 身和心,氣功和功夫,甚至生活中的茶和器,都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既分又合;沒有身就不會有心,沒練氣,功夫也產生不了多大作用,王家衛就因內氣功夫的失傳,而拍出了《一代宗師》,以懷念失去的文化,同樣有好茶,沒有好的器皿,也彰顯不出茶的境界。一分為二是分工,但分工的同時也須整合,要合而為一,才能創造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更高境界。身與心合,才能創新、創生;氣功與功夫合,才能入道;茶與器合,也是人與物合,百工盡心盡性製好茶作好器皿,飲者與他物精神往來,人心便不再囿於自身而能擴及整個宇宙生命。

無體不成

 陸羽在《茶經》裡說,喝好茶一定要有好的器皿,才能展現裡面的氣、味、色、溫,進而體會中國文化所講的道。唐宋以前的茶都製成茶餅,從茶餅刮下來研磨煮過之後,顏色比較渾濁,但還是要有好的茶具,如黑瓷,讓茶湯好看些。明清之後比較少用茶餅,而是像我們現在用茶葉泡茶,茶葉都是焙過的,投入茶湯裡讓它飄香。兩種境界不同,前者屬坤道,後者屬乾道。飄香茶講究茶的香氣、氣韻、喉韻和飲覺,如同青天打開,生命開展,那種狀態就需要好的器皿。陸羽認為越窯比邢窯好,越窯在浙江,越窯所燒出來的瓷是青瓷裡最精美的,也就是所謂的秘色瓷,可惜後來失傳了。宋則以青花瓷為主要品茗用具。

覺茶識韻

 茶皿不過是盛水的東西,何以在形狀、色澤、質地、質感上須如此講究?那是為了彰顯茶的精華,飲茶過程中,人受六感引領而將注意力從現實面轉至精神面,無意間擴張了生命的活動範疇,不受自身物性所限。人的生命有物性、感性、理性、覺性、靈性、性靈六個層次,口渴喝茶屬於物性層次,一個能盛水的杯碗就行了,若要提至覺性、靈性層次,就需要好的茶和器皿。不同地方生產的茶有不同的氣味,合宜的茶具能把茶氣、茶韻、茶味、茶色、茶湯展現出來,如人有特質,若沒有健康的身體,再好的氣質都會被埋沒。喝茶是一種直覺感受,對人的氣韻、神韻都會有所影響。當年宋徽宗最愛茶了,他以「疏星皎月,燦然而生」形容點茶過程的至高境界,沒有好的茶盞就不會有如此精彩的體悟。

雨過天青

 氣功與功夫就像茶與器,練氣從初級、中級到太極好比備茶,一個程序、一個動作都不能馬虎,功夫修練如同製器,須去蕪存菁,好茶要有好的載體,練氣要有好功夫才能相得益彰,功夫練得越好,體會到氣的境界就越高。練功是為道日損的事,如鐵柱磨針,必須不斷地磨、慢慢磨、慢慢試,從有到無,從提起到放下,邊學邊丟,直到靜時疏星皎月,動時燦然而升,方能回復生動活潑有力的生命本質,展現自己獨特的生命。現在同學們的功夫水平還有待提升,因為多餘的東西太多了。宋瓷受人喜愛,雨過天青色澤難得,人的生命各有本色,盡是獨一無二,不努力奮進彰顯,將枉此一生。

選壺之法

 常喝茶的人都會選壺選杯和選水,而今練氣和練功夫也要選擇好的體系、運作的模式,和內中的精神境界。受歐美日文化影響,許多人都會選擇所謂有效的西式(現代)格鬥、散打和搏擊練法,而不願往傳統武術中學習。從擂台格鬥賽來看,格鬥習者戰鬥力遠高於傳武習者,其因在於練習目的不同,環境不同,結果當然不同。如以格鬥技論,現代格鬥者,因規則限制,如回到羅馬鬥獸場來與羅馬格鬥士比賽的話,就可能是九死一生,根本不能比。因為羅馬格鬥士是以殺死對手為目的,而不是贏得比賽而已,再說傳武習者也有擂台賽不能用的絕招,此是另議不論。因而學武功的人,先要尋得合適之方法體系,並了解其精神、層次和方法,才學得其法。

活水活煮

 講喝茶,現代很多人都認為日本有茶道,其儀軌包括「四規七則」,在心中倡「和敬清寂」,使與會者循跡走入虔敬肅穆的心靈境界,其境近禪,所以許多人認為中國人只有茶飲而沒有茶道,如香港流行的廣東飲茶,既吵又鬧,與人「中國粗糙,日本精緻」的印象,那是環境和生活習慣的時代性不同所致。茶道原發於中國,宋蘇東坡「汲江煎茶」詩中有「活水還須活水煮,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瓷,小勺分江入夜瓶」的茶飲境界。講這些是要把練氣與武合一的傳統武術,與現代商業格鬥的武術模式分開,因為境界不同,時代環境不同,需求也不同而致的分野。

各異其位

 練格鬥散打的人不一定打得贏練傳武的人,這也是條件的問題,因為古傳武習者,入門時都要磨心性,修武德,故而幾乎所有門派都要求必練三年馬步與跑山之基本功,再三年打拳,包括空拳、掌勁、打樹幹、打沙包,和磚頭等,然後再練三年套路,之後開始教散手(從套路中拆解分析其中片段在單獨與連續運用時的作用),以及十八般武藝(棍、劍、刀、槍、鏢等武器),除了視其心性弱點會倍加不同練習方式以長其志和增益加所不能,並教之不同之武藝和拳法以合其質。學武整個過程其實是最大最深的人格成長和自我完成教育,而不是訓練一出手如同宮本武藏一刀流武士的必殺技!

運動而已

 現代散打格鬥以運動方式,高度加強速度、重訓和強力擊打的訓練,使習者能在短短一年半載,甚至二三個月,便成為比賽常勝機器,也因為訓練上要求積極進取,猛攻狂轟,比武者身體內外傷殘特重,導致選手年輕輕(三十歲左右或以下)就要退休,因為格鬥上防守的功夫不易練好(時間磨練太短)。但傳武習者練了十幾甚至廿年,基本功不錯卻應用不出來,原因是缺少比賽,不是傳武是花架子,因為功夫中最難練的就是防守,有真功夫的老師傅任憑人怎麼攻也都攻不進去,挑戰者又如何取勝?至於盲拳或少壯能打倒的老師傅,多是以修心攝身,而不是主張比武鬥毆的有德師傅,德藝兼具的傳武習者,就不是現代格鬥手能近其身,便遑論取勝。最有名的事證來自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日本空手道大山倍達,在他的自傳中,講述於1957年到香港敗於陳姓太極拳師的例子。

己之不識

 許多人遇懷疑大山倍達之敗是杜撰的,認為是大山中文版自傳加了手腳的結果。其實不用看大山的例子,看看霍元甲、鷹爪王陳子正、孫祿堂、郭雲深、李書文、杜心五、尚雲祥、韓慕俠、呂紫劍等高手,他們都分別擊敗當時日、英、德、俄、西班牙,及美國的超級大力士、空手道、拳擊、柔道等武術高手,他們事蹟都在世界各國新聞上登錄有案。距今最近的人物當以「長江大俠」呂紫劍,1945年時為蔣介石護衛,因美國馬歇爾將軍來華帶來全美拳擊冠軍湯姆紐漢,其人稱霸美國多年,更是完全看不起中國武術,在重慶擺擂台,把挑戰的眾名武師打成重傷或死亡,至使馬歇爾身邊所有美國人都看不起中國人。最終蔣答應呂向湯挑戰,並簽下生死狀,擂台上苦戰一陣,呂取得上風後,湯更往呂死裡打,呂被迫使出招「八卦遊龍掌」打在湯頭上,使之重傷倒地,三日後傷重而亡。

西方霸道

 呂紫劍打得了馬歇爾身邊的第一保鏢,是下了多少年的功夫和出生入死的歷練而成就來。馬歇爾是極度驕傲自大的人,對中國,對蔣介石也都看不起,雖帶來馬歇爾計畫,都是想控制中國生產和經濟,老蔣知道他的壞卻沒辦法,所以與馬歇爾不和。馬想殺老蔣威風,特著他保鏢以美國冠軍拳師挑戰中國武林,卻想不到中國功夫、中國文化和中國人不全是他以為那樣的,終至賠了夫人又折兵,死了冠軍保鏢又丟了美國人的面子。今天川普與馬歇爾很像,都看不起中國,還污衊中國偷他東西,並以為他們的拳法武術,或者經濟軍事力量比中國強得多,貿易戰一打中國就死,結果美國死的更多,因為本來問題重重的美國體系,不亂動,還可靠騙術和威嚇多拖些日子好過,現在一打中國,反而使中國更用力調整並反省自身,讓體制更開放,與國際間合作更上層樓,美國反而傷筋動骨,小弟叛逃,自身問題更是難解,看來變成助力中國更上層樓的「友人」!

行與不行

 前一陣大陸傳武界出了件新聞,就是散打徐曉峰廿秒左右痛打教太極的雷公大師,之後引起議論紛紛說傳武不行,一時間傳武界與散打界似乎對立起來,差不多時間,少林功夫出身的武林風明星一龍在贏了播求後,卻慘敗(KO)於泰拳手西提猜,也引起中國武術不行的看法。其實雷之敗,只能說他不知彼,也不知己,胡亂應戰,是個人功夫不足,不是傳武不行;同樣,一龍之敗,也不過是他多場勝利中少數的敗仗,他已在一定程度上彰顯有中國功夫特色的散打格鬥風,這點已屬難能可貴,一龍敗給誰,只能說他準備不足,訓練有誤而導致,是個人一時一地之事,其敗與中國武術(包括傳武及散打格鬥)行不行是沒有關連的。要知道,不論對雷公、一龍,或其他有關新聞性的對象,在運動擂台敗戰其實是平常不過的事,當有人不斷拿來說事、宣傳,或攻擊,就是心中有不平或缺少信心。運動比賽,隨著每一國國力上升,運動員實力自會增強;如同甲午戰後,拿了中國天量賠款的日本,士兵與國民體魄素質強了好幾倍,七七抗戰時,一個日本兵能抵六個中國兵,但在喜峰口長城段,鷹爪王陳子正和刀王李堯臣助二十九軍宋哲元部訓練大刀隊一套特殊刀法,專門近身劈擊日軍刺刀,獲得無可奈何中難得的勝利戰果,迫使日軍暫時退兵。這時,一下子中日士兵戰力卻翻轉過來,如同前述一龍、雷雷之敗,好像是傳武失落了,中國武術都不成了,可同期,不談UFC,在武林風中的方便卻永無敗績,這難道代表中國武術又厲害到不行?單在擂台有表現,並不能代表一切,而李小龍從未在擂台上比賽過,也未得過格鬥冠軍,卻是中外全世界都認其為功夫之王,這樣我們的中國功夫算行了吧!其實這都是民族信心和文化了解的問題,你能全盤觀察便能看出其中道理和原因,否則便是自怨自艾、自卑自賤,一生都過不好。人生快樂幸福與否,就跟對自己了解多少,知道自己是誰,明瞭所處的歷史時空與之前的時空差距間的問題,能自我完成,也就是孔孟所說修齊治平都在胸中的人,便清楚歷史時空的問題,了悟到,生命便解開,生命便有出路,就不會說中國功夫行不行的問題!

泡茶練功

 懂喝茶的人,除了好的茶葉,一定要找好的壺、杯,和好的水。好的紫砂壺泡台灣大禹嶺烏龍,是人生一大樂事,但會泡茶的人才能把茶泡好,而泡茶師的心境在泡茶時便起了泡茶好與否的關鍵,所以有了好的茶葉是不夠的,要有好的壺、杯、水、泡茶師,和泡茶時的心。換句話來說,中國功夫行不行,是要有好多條件的,好的茶葉如同好質素的人民,好的壺是強且好的社會和國家,好的杯和水是好的、開放、有信心、樂觀的人民、文化和制度,泡茶師就是領導階層,泡茶的心就是不思不想、無為、不為己、不求、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廣披四海的心。在功夫來說,茶葉就是功法,壺就是功夫的架構和哲學,杯子就是功夫突破的關鍵,好的杯子盛得下好茶,好水是自由的心靈,泡茶師是我們的觀察洞悉力,泡茶心是身有所感,心有所動,不作思維,單提直上,直指人心的互動行動心智與智慧動能。有能力的泡茶師便如同一國領導,能用對賢臣,架構好的國家、社會、經濟、醫療、福利、交通、建設、外交等事宜,也與功夫高手,或懂茶的人,一看便知是何茶種,該用什麼壺,什麼杯,什麼水質,什麼水溫,什麼心情,什麼方法,這些條件做得好,他就是茶神陸羽,他就展現出茶道的精神,而不是日式的規格化的茶道。也就是說功夫高手在對手現前時,便剎那進入狀態,見到一切,與對手就如同水與茶葉在壺中的水舞,與對手陰陽相和,無過不及,隨曲就伸,捨我從人,急緩相隨,我順人背,我獨知人,人不知我,無為若水,意氣隨心,性相不離,明暗勁合,無境識困,達到應物自然,是以無敵。

以誠泡茶

 鯀之子以至誠救天下洪災,用疏導打通之法去洪患,十三年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禹遍踏天下,九牧貢金,鑄鼎九尊,是為禹貢九州,九有久、上、王、高之意,故夏以誠立國。練功夫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還虛入道四層,本門心法從初級起煉精化氣,需時約十年,中級煉氣化神約三到五年,高級煉神還虛約五年以上,功夫自初級起同練,要過三關才能還虛入道,要能還虛入道,就必須築基極深。此基礎不是單純的馬步、拳法、套路、散手、速度、力量,和個人心理態度上放鬆就能做好的,如只當一拳手或護衛,當然就夠,可我輩習武者,應習的是俠之大者。

大誠之俠

 何謂俠之大者?譬如孔子,在曲阜射箭,千人圍睹(子射於矍相之圃);夾谷會盟,智勝晏嬰,勇蓋荊軻孟賁,反應迅疾如脫兔(准南子:足躡郊兔),強過孟賁,其勁力舉國門之關(呂氏春秋),齊大夫黎彌錯認子為知文而少勇之文弱書生,趁歌舞表演時與暗伏刺客其中包圍戲弄並趁機刺殺或劫持魯公。此時,孔子與高手申句須及樂頎以十步一殺飛馳斬殺其領頭人,並嚴詞怒責齊景公,黎彌仍欲追殺定公,但見孔子三員高手之功夫威勢,怕景公不測而不敢妄動。後史論者認為孔子以機智、正義、依禮、合度時勢,使得景公慚愧而定下和議並歸還所佔三地。其實霸主是不會害羞、不好意思、覺得失禮、對不起人,和慚愧的,對他有利的,如同美國川普,甘冒全世界各國反對,一樣恣意橫行,威迫強壓,都要你投降和放棄自己的利益和前途發展;當然齊景公也不是擁抱仁義禮信的「傻子」,會放棄,是因為害怕、恐懼,而且是無可奈何在拿了大牌,卻被迫不得不放掉嘴邊肉。孔子、申句須和樂頎與刺客列傳中的豫讓、聶政、曹沫一樣的練就蓋世武功,故能擁頂天立地之勢,捨我其誰的氣魄,死而後已的胸懷,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浩然磅礡的生命高度,他們的無形氣場使齊景公面對忽然出現的死亡威脅時,自然變得霸王落難、不見英豪。而本門氣功以功夫作琢磨,功夫作轉輪,使氣化昇華,重築個人生命氣魄,提昇心性內在的光芒,進而達到自我完成。

識壺覺茶

 本門初級築基練爐就是修壺的精神,先以識仁覺義之心,立誠為本,講究功就拳成,招術為功所用,依個人生性不同,如壺捏就之後,可以一次燒,或兩次燒,可上釉、可粗胚,鐘鼎山林、各適其性,各人功成、造化不同。待煉精化氣完,入中級,便能因勢運氣、因氣生機、依機和理、漸見天機,從明勁入暗勁,故看似鬆無,實暗流洶湧,唯不見其術,莫得其由,力自湧現,勁透於無,唯習者須毋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毋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唯氣集虛,能得虛才能近道,而作煉氣化神之境。至初級太極與高級太極時,實已進入煉神還虛之階,至此定須了悟古聖四句之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執中之道由射習禮始,以禮御勇;射者,進退固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內正外,直習於禮樂有德行者,正鵠之名。換言之,透過初、中、高三層功法使習者以拳擬箭,使心志正,內擴而身挺,始知習禮,見禮之進退對以守中、言中及固中,漸而外在之禮化入心中,德性漸長,使內以養正外,雖大道難即而禮樂自現,心中有禮樂,天德自圓,地氣復聚,仁義普現。

發以正己

 故射者(拳手),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怒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禮記?大學)。而功夫對練即密教判教法,於辨經問難時,以橫向分析,不思議闡明,反向挑問,或如禪問機,當頭棒喝,使習者心有所感,心有所應,卻不知相應方寸,拿捏方圓之處。少林以武為禪,大眾莫以為甚,皆認為技藝(功夫武藝)是訓練出來,體力是天生的,緘認道理境界及仁義禮樂與生活、工作、前途有何關連?就像子路,武藝好、體力過人,打獵和作戰是他的專長,他認為孔子的道在生活中無用,見孔子時,指責生員不種田打獵而習禮,是浪費!孔子回之懂禮儀,會修齊治平,國家才富強,人民才安居,因大家都和睦相處。但子路認為懂道理禮儀,不如會射箭,射不好就沒生活,生活才重要。孔子告之射箭的道理以保命,才能保父母。子路仍認為除非孔子箭射得比他好,他未必要跟孔子學空談的道理。比射箭時,子路要射巢中鳥,孔子卻對他說「弋不射宿」,射一些天上飛的鳥,子路沒把握,最後比射定靶,孔子要求遠一點,結果子路大敗,便整肅儀容拜孔子為師。孔告訴子路射箭除了自己的技術,還要看箭的完整,子路的箭沒加羽毛,故距離遠了便不準,子路便完全拜服。

不忮不求

 詩經有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練功夫就是要我們不起心、不外求,持敬守中、執禮應對,何喜怒哀樂不為動,生而不有、為而不恃,便了解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世界大勢都掌握在超強又任性的美國手中,故天地不仁,聖人不仁!能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自然應對,對國際政治如此,功夫亦當如似,守中不發,故心有所應,身有所感,身如流水,自得自應,應物自然,不敢為天下先,以靜制動,以虛待實,以柔克剛,以空化有,因而後發,高術莫用,習得仁義禮智,化沐天德,便能對敵待勢,無招無式,出手必中,但不懂射箭之理,只顧逐形獵物,只懂勝負,只有輸贏,不懂孝父母、敬友朋、睦兄弟、救國安邦,便會為西洋文化所惑,為西方政治所困,因為不懂自己文化、歷史、政治、經濟、教育。

射箭之道

 孔子說子路不懂射箭之道,但子路明明是個好獵人,為何不懂射箭之道?就跟不知我是誰的道理一樣,我們都以為知道自己是誰,而氣功和功夫的多重練習,和多元修練,能幫我們找到自己,並完成自己,唯以大禹鑄九鼎之功,治洪患之誠,貢九州之大視界氣度,便瞭惟精惟一之意,沒此意,則不重不誠,壺身爐底便煉不成,功夫難見天日。誠得了,便能凝神歛氣,最好的茶葉便將製成,此時以意為水,以形為意,形隨意轉,意自形生,好水也就蘊成,此水與氣合,精神內守,恬淡虛無,氣沈丹田,蓄勢待發,一任自然,此時便力由心動,形隨意發,勁透神識,武隨意轉,達拳到無形方為真之境界,成就一杯滿載形、神、意,仰天笑傲身心靈,練功隨知天下事,修德才知己不平的功夫盛典!(2018.10.12)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