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生活中有各種狀況都必須以「誠」面對,才能順利渡過,請問誠是如何鍛鍊出來的?

 

鍾老師:中國文化認為「行」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行未必能使人「成功」,可 至少走了一段,讓今日的我有別於昨日。也許有人會想,走到那裡萬一不成功不 是很浪費嗎?其實不會。因為不管學什麼,做什麼,當我們能從這裡走到那裡, 已經得到了智慧、經驗、方法、看法,還有能力,並不需要再由別人來認定我們 是否成功。至於行不行得了,能行多久、多遠,就看你有多少「誠」。

行到水窮

 古人有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實不是「不如」,讀書是為了行萬里 路,而行萬里路是為了印證書中的智慧。看古代大詩人之作,「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 里天」、「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他們到處行走,難道真的是在遊 山玩水?其實一部分是看山水,看美景,另一部分,是看天地給人的啟示,就好 像《聖經》裡摩西在曠野中接受天啟。不過中國古人不是用宗教方法,而是以人 文的方式走進天地裡,參透天地,感受天地的力量而得到啟發。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力量之大,颱風一來,人被吹走,地牛翻 身、火山爆發,一堆人被埋了,一下水災,一下旱災,天地真的是無情!可大自 然就是這樣,人只能在裡面找尋自己的平衡,尋找平衡之道。天地給這些非我們 想要的東西,其實是在考驗我們,就像《聖經•約伯記》裡約伯的遭遇,就看我 們有沒有能力面對天地的各種變化,面對得了天地的無情,就有能力面對我們的 人生,包括社會的種種問題都有辦法走過去。 

西遊見仁

 所以古人講從「行」去學習,而行裡面有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誠」,有誠才 有辦法從這邊慢慢地走到那邊去。到了那裡未必能得到一般人所謂的成功,可走 過這一段,對沿途的人事物有所聽聞,有所體會,智慧就出來了。就像《西遊記》 裡,唐三藏帶著孫悟空、豬八戒一群徒弟去西天取經,那一百零八關其實是考驗 自己,必需戰勝自身不斷湧現的魔和毒,而少了那份誠,很容易便半途而廢,走 不了太遠。走那麼遠不是為了得到一般人想要的財富、功名、名譽或名聲,而是 一種對內在心靈的淬煉,去到那裡,沒有名位,沒有黃金,什麼都沒有,只有明 白人生是什麼。不走這麼多路,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行而放心

 有人日子過得很無聊、無趣,那是因為他只會用心算計,卻什麼都不願意做,什麼都不願意嘗試。濟慈的詩句:「做個魯莽的旅行者,勝過謹慎的定居人」,當你什麼工作都肯做,都願意嘗試,實地去執行,就會發現,再怎麼沒辦法,走著 走著就看到辦法了,再不可能的事,只要你有那份誠,慢慢就有些可能。事情成 不成得了,不是靠算計,而是靠對天地的一種信任。天地雖然不仁,可天地之大, 無處不能容身,總有地方讓我佇足。天地也有仁慈的時候,有風和日麗,有風調雨順,有太平盛世,就看在不同狀況裡我們怎麼去面對。沒有誠就很難面對,有了誠,再崎嶇的路也能走得很自在。

算則動念

 愛盤算的人無時不在做決擇:這樣的生活我要不要過?這樣的工作我要不要做? 這樣的人要不要和他合作?值不值得跟他談感情?……盤算的結果是寸步難行。 沒走過的路其實很難判定它能不能走,不需要先做決定,慢慢去行,一步一步試 著走,再從行的過程中觀察,就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著走著,越走越順,那 就是你的路,反之越走越不對勁,就換一條。

且戰且走

 路永遠不會白走,即便是錯的,也能助我們找到正確的道路。嚐試了好多條路, 只有一兩條走得較順暢,那就集中在這一兩條上,人生很短,沒有太多時間允許 我們茫茫然,可以浪費一陣子,但不要太長。和人做朋友、談感情也是一樣,相 處一陣子,合就合,不合就不合,不要勉強,相互整來整去,自己難過,別人也 難過。別以為千挑萬選就會找到最理想、最合適的,在如來佛掌中挑了半天,你 說是誰挑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自己的選擇,其實是「緣」來找你,而不是你 去找他。想要有好的緣,好的工作,遇到好的人,得先提昇自己。

才情行證

 有緣還得有份才能走下去,而當中最重要的是行的能力和誠的質。行的能力包 括學習得來的一些知識、智慧、才學、才幹、才情、才氣,所學融會貫通不夠就 不會有才學和才情,所學不深就不會有才氣和才幹,所學不能一以貫之就不會有 文章。有了這些能力還不夠,還要有好的本質和本能。本質和本能可以「吾善養 吾浩然正氣」來培養,如孔子所講,做不了聖人,至少做個君子,那就要先進入 至善,前提正是「吾善養吾浩然正氣」,因為有極強大的氣能,才能讓生命本質 升發、提昇。有了這個正氣,我們就有一種善的心態去看所有事情,這個善不是 定在一個點上,而是無處不通,這時我們就有更大的生命格局,易吸引一些人事 物,引來善緣,也願意做更多的事情,尤其在培養自己的質方面。

文心質行

 古人講「文質雙勝」,質是人的根本,固然和先天有關,但也可以透過後天修 練來調整。第一步,先要讓自己定下來,知止而後能定,將想法、盤算、心機、 慾望都停下來才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整 個過程是透過六經六藝的方法來淬煉。一步步學習進退應對的禮,學習如何屈己 從人,學習聽人言得人智慧;學習觀察和集中,功夫要好才能集中;學習射御, 射御是操控的一部分,要有更大的氣度才能去操控;學習書數,是為了對生命不 可著力的東西有所體會。

行不違數

 命運是不可著力的,生活中許多奇怪的變化也是不可著力的,明白它必然會發 生,我們就不會受它影響太大。六藝的數不是算命的數,而是「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數。懂得數的法則,對所有事物就能看到它根本的延伸力 量,好比誠是道,誠也是一,有一就能有二,二是行,行了之後就產生三,誠和 忠、信都在裡面,當這些都有了,就有辦法建立更好的人生態度,也能與人有良好的互動關係。(2014.06.20)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