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導演李安說「台灣電影格局小」,老師您認為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格局如何?

一代宗師

鍾老師: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是近年來華語電影中難得的大格局之作,無論影片風格、所用形式、內容取材,或男女主角對角色的詮釋,都有其獨到的一面。表面看梁朝偉的戲份只有章子怡的四分之一,可是以他在電影中所展現的大俠風範與氣度,以及內心細微變化的精湛表現,卻是過去所有功夫片、武俠片不曾有過的。他走出來就像個大師,隨便一個動作都能恰如其分的演繹葉問宗師這個角色。

見龍問葉

 王家衛籌拍《一代宗師》前後達十六年之久,起因是他拍完《阿飛正傳》後到南美洲去,在一火車站書報攤上翻閱雜誌時看到了李小龍的照片,他當時想為什麼李小龍的臉會在這地方出現,於是有了拍李小龍的念頭,可李小龍的故事已被拍成不少電影,他覺得有些難度。之後他看到一部影片,那是李小龍的師父葉問在死前三天要兒子葉準幫他拍攝的一段記錄片。片中葉問穿著睡衣在自家客廳打木人樁,或許是那時他生病,年紀也大了,一百零八種招式打得斷斷續續的,但這背影感動了王家衛,他想為什麼這個人要做這件事?

承先啟後

 有個說法,李小龍在成名後曾經找過葉問,希望將他的拳法拍攝下來,葉問沒答應,他說這個東西若要留,我要留給所有人,不能單給你一個人。王家衛想或許就是這個原因,當生命到了盡頭,葉問還用最後一口氣記錄下這個可能會失傳的東西,這點打動了他,他要說的就是這樣的故事。一開始,王家衛是想拍一個人,或者一條街的故事,可在蒐集整理過一些材料後,他感興趣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一條街,而是那一整個時代。

學必至狂

 《一代宗師》原本以葉問為主軸,但隨著材料的蒐集,劇本改了又改,到最後變成宮二的份量最多。有人說王家衛偏心,不管他偏不偏心,宮二這角色是整部電影的骨幹。一開始好勝的宮二向葉問挑戰,兩人結下不解之緣。之後在戰亂的年代,南來北往,兩人始終不能見面。為了報父仇,宮二到廟裡立誓入道,此後她就不能結婚生子,不能有家庭,不能收徒傳藝。這一段雖是講報父仇而入道,這跟一般修道、尋道是不同的,但同時也講要把功夫學好就要像宮二入道那樣的完全投入,正如古人所說學不至狂藝不成。最後宮二打敗馬三報了父仇,可自己也受了嚴重內傷。這表示做一件事如果是為了某個目的,即便達到了還是得付出很大代價。

力挽狂瀾

 《一代宗師》述說的是大時代的變化,人的無奈,也就是功夫再強都無法掙脫時代對你的壓迫和封鎖。就跟《笑傲江湖》裡的風清揚,令狐沖問他,你的獨孤九劍那麼厲害,怎麼還躲起來當乞丐?風清揚說,再高的功夫免不了還是會受到政治及時代的壓力。葉問有心願卻始終不能完成,宮二面對愛情和父仇處於兩難的情況,這兩條主線代表許多不同的生命意義。這部電影有藝術電影的元素,也有文藝片的生命格局,和《亂世佳人》在某部分是類似的。這麼多有能力的大俠,沒幾人有辦法穿破時代對他們的生命空間的封鎖,最後只有葉問走過大山的一邊到了香港,走出另一個生命去向。

推己及人

 王家衛在疇拍《一代宗師》期間,對功夫做了極深入的研究,才能讓整部電影呈現史詩般的境界。他走訪大江南北上百位拳師,蒐集大量資料,從聽聞之間他知道有些重要的東西,譬如氣和內功之類的要素似乎不見了。王家衛把他知道的拍出來,他要呈現的是那些曾經存在,如今卻不知安在,也許不見了,也許還在的東西。他知道中國功夫裡有什麼,他透過葉問這個角色展現學武之人在仁義禮智方面的表現,展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推己及人的生命境界,打破人慣於外尋和追求的習性;其實少人能安身立命,都要找個神或上帝等外來的力量,卻忘了即便遇得了神,也要己來修。古時學武要拜師,意在心存尊敬、誠懇,和無惑,否則師生互作提防,相方試探,又何能相授和承接?

進退應對

 葉問和宮二在金樓裡的那場比武,葉問明明可以贏的,可為了給對方面子,他寧願在宮二快要跌落時拉她一把,故作踩裂樓梯板壞了規則輸掉比試,那不就是中國功夫裡的「承讓」?這是禮,也是進退應對的功夫,和做人的道理。電影裡描寫兩人的情感,那是一種心中可以相互共鳴的一份真正的愛,可因為時代、空間、倫理的種種問題,這個圓成不了,就跟許多人一樣,不管你再有能力,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

技進於道

 唯技進於道,功夫不只是架式,架式是招數,練再好,力氣再大,速度再快,也只是武術而已,武藝也到不了。練精化氣講底子,練氣化神說面子,練神還虛入心靈,還虛入道見了道。人間的愛有許多種,不管條件如何,通得了的便走得下去,走得下去便成正果。正果不在放下而在回頭,放下是成全自己,回頭跟「老猿掛樹」的招式一樣,是成就別人,功夫就是捨己從人,明不了的就入不了道。

交相揮影

 在感情方面,葉問始終保持自己的一份平衡,得到很好,得不到也很好。到了香港,當他再碰到宮二時,也沒有更進一步,他知道宮二已經入道了,無意打擾她,只是像好朋友般敘敘舊,直到宮二覺得自己快要走了,才找葉問出來表明自己的心意,說完之後兩人就沒再見面了。電影這片段將學武之人的瀟灑、直爽、沈穩、能接、拿得起放得下的心境完全展現出來,比起「引刀成一塊,肝膽兩崑崙」的表現方式,這樣的手法來得更深沈、更大氣!

自在隨遇

 現代武術已偏向練力,走運動那一套,招式是中國功夫,可底蘊是外國的運動,發力或起勁方面成效便有限。回到根本上去看,格局就會大。王家衛拍《一代宗師》,他是要把根本問題點出來,因為有些東西不見了,練功夫沒練內氣,就是「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電影裡宮二和葉問的感情始終接不在一起,表面是講兩人的感情,深層的意義是那個時代不見了,有「氣」的年代不見了。正如兩人相見無緣廝守,常見面卻不能深談,到想談時又時間到;人生際遇不是本就如此?學武之人常想深入武學,常因種種連武藝之境也進不了,尋尋覓覓幾經磋跎進不了幾步,可心中不惑,完全投入,懂的要聽,不懂的也要聽,便知傳道之法;有緣要學,無緣也要;學難要修,不難更要修。了的話,便入桐間露落,柳下風來之境,那不是偶遇,驀然回首是重逢,不明白的話,講仁義禮智,講內氣、內聖外王的中國功夫便真的消失了。

遍一切處

 大時代的種種變化,即便是功夫高手也無法拿捏。葉問什麼都得不到,最後到了香港,反而可以將拳法傳至全世界。當時許多武林人都認為中國功夫不能傳給外國人,可葉問傳了,李小龍傳了,這就是格局。西方人、日本人學了中國的科技和文化,技術提昇後卻死都不放手,不像宋、元朝的大格局讓科技和文化外傳,造就世界。電影最後一幕,李小龍去找葉問拜師,就是講傳承。動盪的年代,從光緒、宣統、民國、北伐、抗日、內戰,最後到香港,王家衛將文化傳承所有斷續的東西全都銜接在一塊,這架構、氣魄、格局、胸懷多大!層次多深!裡裡外外,允文允武,武場、文場、內心戲、感情戲,大氣磅礡,這也是李安導演講的大格局。而練武之人心中沒文化,不想入道,沒傳承的心,是沒格局的。(2013.12.11)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