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比古代人有才能卻不穩定,都市裡人擠人但讓人覺得孤寂。是否該減少一些才能上的追求,以改善與他人之間的連繫,使生活和工作變得更有趣?

有才無德

鍾老師:現代人看起來是比古代人更有才能,知識多了許多,可卻沒有德,因而情緒心態顯得更不穩定。現代人學習才藝、才能,多數是為了表現給人家看,證明自己的存在,或想要高人一等,因此學得愈多,對人的了解就愈遠;看人只看表相,不知道別人的心態究竟如何、心裡在想什麼、有沒有智慧都看不出來;連看自己也只管美不美、身材好不好、有沒有才能、成就、地位,而不管內心是多麼的不堪一擊,被人說一句就受不了,也不知自己的四肢是那麼的無力無用,對方一個拳頭過來就招架不住!

心靈空虛

 有些人很難和別人融會在一起,古代這種人比較少,現代很多人都是這樣,尤其在都市裡。這些人就像卡繆的《異鄉人》所講,融不進人群裡,原因是他沒有一般人的「八卦」特質,雖然是個普通人,但不夠「八卦」是融不進人群的;或是一個很有能力、很有智慧的人,也一樣融不進人群。當我們融不進人群時就會想,明明在人海中和一堆人共同生活,感覺卻像住在無人島裡孤軍奮鬥。究竟是人多呢?還是人少?就像海明威在《老人與海》裡所描述的,老人在汪洋中捕到了大魚,可給引來的鯊魚吃掉了大半,究竟是捕到了呢?還是沒捕到?每個人像島嶼,與大陸本來相連,可看來卻像天上的星星似乎很近,其實是那麼遙遠!

為人由己

 許多人在都市裡生活了好久,卻始終覺得自己是外地來的,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別人也不知道我在想什麼,在這樣的狀態下,大家都很茫然,大家都在追求自己的才能、才藝;比如在工作上求表現,以頭銜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是有用的;或努力學習棋、琴、書、畫、歌唱、舞蹈、插花、廚藝、運動技能、心靈成長、讀書求知等來突顯自己,讓自己不至於被埋沒在茫茫人海中。

不由人乎哉

 有才能、才藝並不表示人就不會寂寞,因為這種證明存在的方式不是根本的證明。根本的證明要像古人那樣,孔子說為人由己,是在德上面證明自己的存在,非由人乎哉,而不是從才上面去證明。有德的人不會求才,不求才,心中就不會寂寞,因為已融於天地,和天地人合一,也就是對生命和所有人事物都了解,當你能了解天地人,就不會感到寂寞。

井底之蛙

 才高八斗與目不識丁的人可能都是井底之蛙,不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大。就像《莊子》裡的一段寓言:淺井之蛙對東海之鱉說,牠獨佔一坑之水,盤踞一口之井,牠在井裡跳來跳去,沒有誰能比牠更快樂!東海之鱉告訴淺井之蛙,東海之大,千里不嫌其遠大,千仞不足以量其深,夏禹時代十年裡有九年水澇,海水並不因此增多,商湯時代八年裡有七年大旱,水位也不曾因此下降,它不因時間的長短而有所改變,也不因雨量的多寡而有所增減,這是東海最大的境界和自在。淺井之蛙聽了,驚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

大智大慧

 現代知識份子需要有更大的眼光和智慧去看事情,更重要的是,要有辦法融入社會的各階層,和所有層次的人都能溝通。就像功夫對打,每位同學的動作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才能都不相同,如果你有辦法和所有人的所有動作去周旋,表示你是有德,而不是有才。德是怎麼來的?從六經六藝學來的,六經是透過六藝來調心、調智慧,達到體會真正的人生、真正的生命、真正的道理。人生、生命、道理是和上下左右、古往今來是連在一塊的,懂這個道理就能貫古通今,心裡面就不再感到寂寞,因為你已看到古人的走向是怎麼走出來的。為什麼覺得寂寞?為什麼覺得陌生?為什麼覺得自己是鄉異人?因為看不到半個跟自己一樣的人。

六經六藝

 古人在六經六藝的訓練過程裡,他不是往外求的,而是往內看到生命的根本,看到德和質的重要性,因此能做到蓄勢待發、潛龍勿用,讓身體裡面的能量維持高度的穩定。不再外求就能達到高度的虔誠和穩定,就跟莊子所講「東海之鱉」一樣能看到所有,看千里不以為大,看千仞不以為深,才能達到最高的生命境界。當生命境界打開時,看所有人雖不同,但那是在才上面的不同,如果你的德有像東海那麼大,就能將所有的才融會貫通,並且加以整合和掌握,就不會覺得寂寞和孤獨了。

和而不同

 工作上的問題通常都不是才能的問題,當我們能夠將工作上所有相關的東西不以技術面來看,而是在裡面尋找一種樂趣,一種和而不同的樂趣,嘗試走入東海之鱉的眼界,那麼就可以工作得很快樂。若是像淺井之蛙那樣在意自己的表現,在意別人的眼光,就會比較累;比如以為自己很厲害能把工作處理得很好,正在沾沾自喜想贏得別人的贊美,沒想到給同事批得一文不值,心情突然盪到谷底,以為是才能不足,而不知是人際關係出了問題。

水又是水

 淺井之蛙講好聽是知足常樂,可那樣的樂是建立在無知之上,以為自己知道很多(八卦消息),以為自己很聰明(貪小便宜),以為自己有憐憫之心(看扁他人),以為自己最優秀(和自家人比),因此感到快樂。可是當知道同事的薪水比自己高時,就樂不起來了;當知道別人的才能比自己好時,就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當知道某某人又買了一棟房時,就恨上帝不公。因此,淺井之蛙不可能真的快樂。如果我們能從淺井之蛙的層次跳到東海之鱉,看到的生命境界就會完全不同,同樣一件事情,當我們的看法改變,原本的苦差事就都成了有趣的事,工作與生活就能享有真正的「東海之樂」!

拳譜劍法

 才能就像拳法和劍法,許多人都想得到葵花寶典以及絕世秘笈,其實拳劍不在見得到的文字表象和有為法,如同志勤和尚的禪詩「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講不知空色妙有時,見花開花落卻無所悟,一生覓劍,如追知己終不尋。其實著相時不見心法,秘笈和動作都是外相,人與人相交,生命中所承載都不應從井蛙以有用之用取材來證明自己,而應與東海之鱉以無用之用的境界作丈量,以無才為盛器厚實德之根基,心中便生大情,天地江山載於胸中,無人不容,無入而不自得,便能與人友善如四海之內者,和而不同又能中的,兼和星星月亮太陽之文質互勝。

拳心劍心

 如蘇東坡詩境中「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文為才,質為德,以為才像廬山煙雨浙江潮般震撼又不可多得,等到見得又覺還好!不就跟談感情或交友一樣,未交時心急得很,交了又覺乏善可陳,甚至可恨,又來尋尋覓覓。其實尋覓是因空虛、無質、無德,所以再換再尋也是無解,只顯自己無知,如不求才由人,心中便落實下來,如陶淵明之悠然見南山!此時廬山煙雨浙江潮便成了文質雙勝、才德並修的境界,不就可以獨樂樂又眾樂樂,生活自然有趣,人情世相更自圓融!(2011.06.18)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