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電影《127小時》描述一位向來相信自己可以搞定一切的登山高手,在一次獨自攀岩途中不慎跌入山谷,一隻手被大石卡住,最後斷臂求生,這需要什麼樣的勇氣?
為勇為魔
鍾老師:電影《127小時》裡的這位勇士,他透過登山攀岩磨練自己,挑戰一切,他的斷臂是為了求生存,過度難關之後,讓他有更大的意志力、更強的勇氣去闖盪江湖,也許會對社會有大成就,反之會對社會有更大的破壞。挑戰一切意謂著心中有無數個敵對的對象,可是戰勝一個敵人,還有另一個敵人出現,倘若戰勝不了,就會迷失於城市的霓虹燈底下,變成了魔鬼。
斷臂求道
我們看另外一個生命走向完全不同的例子--禪宗二祖神光的「立雪斷臂」,神光的斷臂是為了求道,他的方法只會讓他往更高、更遠、更大的方向走,而不會誤入歧途。他把所有東西都丟掉,把手砍了等於是把五蘊五毒都丟棄,世間所有東西他都不要,七情六慾也不要,他的心中完全沒有敵人,也就沒有任何罫礙。
放下大勇
電影男主角為了求生存,怎麼苦他都會想辦法渡過,戰爭裡其實也有很多類似的狀況,不同的是,這位勇士是在山谷裡,而且只有一個人,給人的衝擊較強,戲劇效果較高,他的行為值得讓人尊敬,可若跟神光斷臂求道比起來層次就沒那麼高了。神光為了智慧,為了仁心,為了心靈和道心,所展現的層面是更大的。
執求入魔
功夫鍛鍊原本是為了求道,但學的人很容易像這位勇士一樣想要戰勝一切,把對手都當敵人來看,不像神光有更厚的心,更廣的心量,更高的智慧,心中完全沒有敵人。功夫裡本來應該是沒有敵人的,沒有敵人,沒有罫礙,鍛鍊過程就會變得很有趣。
詩意傳道
功夫本身就是一個道,道裡面有術、有學、有藝,又有靈,精彩燦爛。它可以像舞蹈一樣,像文章一樣,像詩歌、詩詞一樣,習武者周遊其中,得到極大的樂趣,就可以完全沒有敵人。鍛鍊功夫若只是想打敗對手,打倒對手,就會製造更多的敵人,又怎麼成為無敵高手?
仁者無敵
如何沒有敵人?簡單講「仁者無敵」,仁者心中沒有敵人,不是因為功力深厚可以不把對手看在眼裡,而是因為眼中沒有敵人,所以可以離開技術層面,進入藝和道的層次,最後就真的成了無敵高手。心中沒有敵人,就不會有罫礙,沒有執著,動作就能打開來,由於心量無窮,在運轉過程中,就不會被任何東西鎖住,因此有辦法控制時空,而不是由時空所控制。
止戈為勇
《127小時》這類電影有它的好處,可以把人的潛能發揮出來,為了救自己的命,在必要時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但反過來講,可能就有問題了,就跟當年侵華的日本皇軍一樣,每個人都勇敢到極點,只要對方不投降,就殺到片甲不留,其手段之兇殘和泯滅人性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救己的勇氣和殺人的勇氣其實是類似的,救自己的命我們說是一種光明面,可是這光明的背後,為了壯大自己,若無止戈之心、克己復禮之仁,很可能就去攻擊別人、侵略別人。因此,救己這種勇氣,有它的好處,也有它的壞處。
克己為仁
攀喜瑪拉雅山的登山者可能會死,仍勇於挑戰,人便認為勇氣可嘉,但若登山者明知其必死,便不一定會赴死。《127小時》中的主角為了生存而勇於斷臂,是不得已的,若認為這便是人定勝天的做法便是大誤。禪宗二祖神光為道而斷臂,既不為生存,也不是不得不,所展現的是生命深處、靈性高處,和尋道之顛,其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殺身為仁
今天三二九黃花岡,述說著一批義無反顧寧拋頭顱洒熱血,為國為民而沒有自己的勇者。記得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秋瑾「秋風秋雨愁煞人」、林覺民「與妻訣別書」、汪精衛「引刀成一快,不枉少年時」等「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的胸襟,見乾坤朗朗,日月可昭,與日本皇軍勇於殘害「敵人」,或勇敢的登山者挑戰高山的勇氣看,本是兩碼子事。
功夫無敵
功夫中尋的是道,用的是身體力行的工,仗的是無心之力,修的是棄我之道,練的是踏雪尋梅之法,因而見不用心法,用不動心法,行無我行,解心中倒懸,放下執著罫礙,這比挑戰險境的登山勇士要難上千萬倍。唯仁者無敵,心中無敵,唯聖者無執,心中無我,功夫求的是無我無敵、直養而不害充沛天地間的浩然正氣!(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