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什麼人有了誠心之後,所有問題都變得不是問題?誠心如何產生?是想要有就能有,還是得靠機緣?
金石為開
鍾老師:「誠」其實是仁義禮智的集合,是由心裡面高度凝聚的熱所產生出來的一種力量。「誠」把身體裡所有的陰、寒、邪、毒全都轉化掉,心裡就不會有分別心,罫礙自然消融,執著全會不見,剩下的就是光芒和熱能,也就是「誠」的力量。
自明而誠
「誠」要產生是極其困難的,《大學》講「自明而誠」,能自明,心裡面誠的力量就會產生。自明是高度自省,多層次反省,其實也就是悟,它會自動點亮。自明而誠也可以說是自誠而明,明和誠是互為因果,互相通達。若不互為因果,不互相通達,有誠無明,或有明無誠,那樣的明和誠都是假的,不明的誠是假誠,不誠的明是假明,都是執著,都是罫礙。
守仁唯誠
如何進入真誠真明?首先要能夠「盡性致命」,知其心者盡其性也,要明白仁的心是什麼。仁者人也,合義是為道,仁和義若不能整合,就不能成為道,人不能行仁時,一切都是虛幻的。王陽明本名王守仁,為什麼要「守仁」?守仁才能成人,整個儒家教育就是在一個「仁」字上,守仁才能知命,不知命就沒辦法盡性。盡性要修心,修心是要把自我丟掉,自我丟得愈多,生命的光芒展現愈多,孟子說能夠修其身,自然就能夠立其命。
盡性致誠
孟子講「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這其實就是道家所講「真人、至人、神人」的境界。真人因無我而不求任何東西,直接進入實相,因此他看到所有東西都是真的。至人無夢而一無期待,所以走進的生命境界是一種絕對空間,看到的都是最適合的點,最適合的時間,不是一般人所以為的社會條件。神人無心,以虛集道,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任何點,把一切事情轉而化之不為工。
入道之始
「可欲之謂善」就是進入至善的階段,意指做人、做事、讀書、工作、生活上必先有止於至善的準備,隨時為善,處處為善,心不就快樂了嗎?這是第一步。「有諸己之謂信」,不斷的學習、訓練和鍛練,當所學的氣功、功夫、生命觀和態度到達一個位相時,對原本不能理解的種種生命現象就會愈來愈清楚,也即找到敲門磚和入門處。「充實之謂美」,達到這個水平時,再鍛鍊下去,每一步每一分都產生一種自明的生命光輝,那個叫做美。也就是說,美不是一種人間現象,不是一種形的表現,而是人體內部深處能量充實而具足的光芒和能量。
光大而誠
「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能量充實是因為過了幾個關卡,一個是善,另一個是已經充分潛龍勿用後,而擁有進一步或更上層樓的人生境界或生命之鑰。這個時候的充實會產生一種所謂的光電效應,身心裡產生光芒,到處綻放,照見五蘊皆空,照亮他人,點燃心光,生命就進入大仁的境界,就看到「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悠悠無垠之境,就可以進入聖人的境界。如能更上層樓,窮神化極,再大,大到不可知,那就是神的境界了。
無住生心
從善起求道,無我見道,無心自明,傳燈說法,燈滅心傳,無機入道,虛以集道,返照神境,這些境界所講的是,在生命轉折裡,只有不斷的擴充變大,繼而轉化涵藏時,生命就會愈來愈精彩燦爛。所以當我們能夠體會到這種境界時,就會發覺所有的意義、價值、真理和道都集合在一起,江河不擇其細而匯其流,海納百川而成其大,裡面無所不含,無所不包。所謂自誠,其實就是把所有生命層級的能量全部串連成一種力量,讓我們看到真善美,看到仁義禮智,看到扶搖搏擊的大鵬鳥,看到在北冥翻騰的鯤,看到沛然莫之能御的浩然正氣,看到極大的美,極大的空間,進入真正的道。
人間大美
儒家用誠來串連所有的價值,可卻不易達成,習者必須懂得六藝的修練方法,才有辦法融六經,把仁義禮智和道的境界融合在一塊,產生最大的光芒。試觀李白的詩句:「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他講這些其實是在處處點亮生命,以自誠的生命照見古往今來,人生世相,純真情樸,意重心長,光華日煦,文采卓絕,曲水流觴,天倫序事之種種人間真相、真情,和至誠,唯人間大美能稍奪其詞。
秉燭夜遊
天地是萬物之逆旅,光陰是百代之過客,這樣的生命境界何其大!佛經講的世界也不過如此。人生不過是一場夢,我們的歡笑究竟在哪裡?反過來說,我們的悲痛又從何而來?其實是由執著而來,是自己製造的,就像有人因「黃金短缺」而感嘆黃金年代去了哪裡?「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我們也曾有過那樣的年代,沒什麼好感嘆的。
大塊文章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寫的是生命裡最精彩的光芒,沒有那一份最真的至誠是寫不出來的,同樣的,少了那一份至誠也無法體會所寫的境界。許多人都抱怨這世界多麼黑暗,這個時代多麼詭異,因為我們的心動了,被政客影響,被周遭的怪異事物影響。若不受這些怪異現象影響,我們就能看到正面的、正向的東西,也就有能力做該做的事。禪宗不是要我們無住生心,方入其境嗎?
誠在心中
快樂與否存乎一心,誠在心中,自明而誠,生命處處有大美,所以大美不是往外求的,而是由裡面漸自增長的。能夠盡性致命,懂得修身立命,懂得六經六藝,就有辦法穿越時空,掌握自身的旅程,而不會身陷「大江大海」的沈痛中。歷史從來不缺傷痛,大家都知人心多的是黑暗,生命本就充滿挫折和矛盾,而我心如大石般執著。人既然活著,就應該努力穿越傷痛迷霧,所謂離相得樂,才能掌握真正的道,真正的快樂和自由。人有問題是因為一直往陰暗處看,不是不能看,而是了解裡面的無奈之後,還要有更大的能力走出去。
直養不害
這能力怎麼來的?孟子說過「自反而縮,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心中有反省,去掉頑固的我心,真誠自現,樂便顯現。而這種能力是透過「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經由不斷反省、改過、修練、培養出直養而不害的浩然正氣,便能見憂患而奮起,其中仰賴的就是「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力和至誠,也就是仁義和天道的返響!(2009.10.14)